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科技 > 正文

學生自制粉塵濃度比對儀告訴啥時開窗換氣

2013-12-18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郭宇華、楊易格兩位小學生正在向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張紅星博士求教。

 

 

 

    在冬天特別是天氣不好的情況下,要不要開窗換氣,許多市民很糾結。而兩位六年級的小學生,花費500元,自制一臺粉塵濃度對比檢測儀,就解決了這一難題。

    這臺巴掌大小的儀器,比PM2.5小一半的微粒都能測出來,而且還能同時測室內外空氣,實現同步比對,提醒何時最適宜開窗通風。目前,這臺儀器博得了清華、北大、北師大、北理工等高校專家的青睞,被評為西城區中小學生創新大賽一等獎。

    早晨要不要開窗換氣激發靈感

    儀器的發明人是西城黃城根小學學生郭宇華和回民小學學生楊易格。

    郭宇華小朋友向記者展示了這兩個體積相同、狀如收音機的小玩意兒,他將其命名為“便攜式粉塵濃度對比檢測儀”。“市場上的粉塵檢測儀要么檢測室內,要么檢測室外,不能聯網對比檢測。我們做的檢測儀不僅成本低、檢測數據可信、可靠,而且能通過無線傳輸裝置,實現多個測試點檢測數值間的無線傳輸、比較分析。”郭宇華小大人兒般一本正經地介紹,這對儀器分主機、副機,主機擺在室內,副機擺在室外,通過采集室內外的粉塵濃度,無線傳輸數據,進行對比,從而提醒何時通風換氣。

    “這臺粉塵檢測儀,可測量直徑0.8微米以上的微小粒子,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PM2.5更不在話下了。”郭宇華對自己的發明信心滿滿。說完,他給記者做了一次示范。此時是下午3時54分,教室內外的粉塵質量濃度同為0.09毫克每立方米,空氣質量為良好。“只要數值在0.15毫克每立方米以下,空氣質量都還不錯。在這一水平以上時,人就會感到胸悶了。”郭宇華說。

    為何要制作這樣一臺儀器?郭宇華介紹說,這緣于爸爸和姥姥平日里關于是否應該在早晨開窗換氣的爭論。為解開這個難題,這學期,他找到了回民小學的小伙伴楊易格一起做研究,希望通過科學的儀器對比,測試家庭內不同環境下的粉塵濃度,用實際數據指導人們科學控制家庭粉塵污染。

    今年暑假,小哥倆仗著科普課上的基礎知識自學、自制,還請教了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張紅星博士等“高人”,終于制成了這臺儀器,經過隨后幾個月的測試與完善,為爸爸與姥姥的爭論給出了答案。

    二三環周邊早晚不宜開窗

    經過對牛街等二環、三環周邊的居民區數次采樣分析,兩位小學生認為,生活在市區、尤其是交通主干道的居民,早晨晚間都不宜打開窗戶通風,因為儀器數據顯示:這時室內的粉塵量往往低于外界環境。因此,老年人在清晨有開窗換氣習慣的做法并不可取。

    通過測試,郭宇華小朋友還提醒做飯不愛開抽油煙機的大人們,炒菜時廚房內粉塵濃度會急劇上升至每立方米0.3毫克以上,表明空氣質量屬于嚴重污染。“但即便開了抽油煙機,廚房內的粉塵污染仍然不容忽視,油煙機的及時清理十分必要。”郭宇華補充說,如果想要通風,最好選擇在晴天天氣下或者每天中午11時至下午2時這一時段。

    本月,兩位小學生的“便攜式粉塵濃度對比檢測儀”,在西城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博得了清華、北大、北師大、北理工等14所高校的14位博導的一致青睞,被評為一等獎。眼下,小哥倆正在申報市級獎項。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