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環境法存在何以可能

2006-11-28  來源:中關村環保網
[字體: ]

論文題目:環境法存在何以可能

班 級:2001級5班

姓 名:岳林

學 號:200102020222

課程名稱: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任課教師:劉國濤

2004年5月7日


目錄
一 環境法存在——實然性要求
(一)環境危害——大自然對人的回應
(二)環境問題的對處方面的困難
二 環境法存在——應然性要求
三 環境法理念——打破傳統法的理念模式
(一)思維模式的變革
(二)內容的變革
1.其主體不同于其他法律主體
2.內容權利的變革
四 環境存在可能性的必然性要求
(一)觀念的形成
(二)科學技術的過份信仰導致環境法進一步惡化
(三)公共信托機構的設立
(四)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博弈
(五)可持續發展

 

環境法存在何以可能
岳林
(山東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法律系)
摘要:理論是蒼白的,分析才是根本。針對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本文就一味追求理論的崇高性,忽視現實的行為進行批判。通過我國古代的傳統思想的論述及現在環境資源日益“貧困”。作為大自然的靈秀——人,何去何從,怎樣在大自然的沉淪中拯救自然——人類生存的家園迫不及待的需要解決。作為民主契約的社會,法律的存在成為必要。環境法作為一種新興的法律,其存在的基礎和存在的可能性都對現有法律體系進行沖擊。面對現有的法律制度中的有關環境法需要解構、重構、建構?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的著眼點在于為環境法存在的可能性尋找理由與依據。找出有沖突的語題與問題給讀者帶去疑問和“似是而非”的答案。
關鍵詞:異態 常態 非主體的主體化 域際 人際 生態主體 社會成本 公共信托 自然的代理人
一 環境法存在——實然性要求
“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每次勝利在第一線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線和第三線都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響,它常常把第一個結果重新消除。” 恩格斯的話正說明了人的認識有限性,就因為人的認識有限性所以導致人類對科學技術的崇拜。也是因為此,世界環境才日益惡劣。導致了人的原有自然權利如生存權,健康權等受到自然的威脅。因而人必須認識和正確的運用自然規律,學會認識人的干涉后果。人類不是沒有意識到,而是沒有足夠的去認識和重視。這是人性的癖好:趨利避害。正如恩格斯說的那樣,人因為認識有限性,所以也只能在第一線取得預期效果。因而人有的時候只會看見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利益背后潛在的 “害”。
(一)環境危害——大自然對人的回應
人與環境的對立統一關系始于人類誕生。環境問題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
1、環境問題萌芽階段(工業革命前)
人類在這一過程中,主要是利用環境,而很少有意識的改造環境。主要產生的環境問題是: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長和盲目的亂采亂捕,濫用資源而造成生活資料缺乏,引起饑荒。隨著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人類改造環境的作用也明顯的表現出來,如加大量砍伐森林,破壞草原,刀耕火種,盲目開荒,往往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興修水利,不合理灌溉,往往引起土壤的鹽漬化,沼澤化,以及某些傳染病。此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主要是生態破壞型的。
2、環境發展惡化階段(工業革命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此階段由于蒸汽機的發明和廣泛使用出現的惡化現象,主要表現為:城市和工礦區的工業企業排出大量的廢棄物,污染環境,使污染事件不斷發生,如1873年12 月、1880年1月、1882年2月、1891年2月,英國倫敦多次發生有毒煙霧事件。十九世紀后期,日本足尾銅礦區排出的污水污染了大片農田。工業在生產過程中排出的“三廢”,都是生物和人類所不熟悉,難以降解、同化和忍受的。
3、環境問題的第一次高潮(二十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
20世紀50年代,震驚世界的公害事件接連不斷。1952年12月的倫敦煙霧事件,1953年至1956年日本的水俁病事件,1961年的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55—1972年的骨痛病事件。其原因是由:人口迅猛增長,都市化加快,工業不斷集中和擴大,能源的消耗增大。
4、環境問題的第二次高潮(二十世紀80年代以后)
一是全球的大氣污染如“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和酸雨,二是大面積生態破壞,如大面積森林被毀,草場退化,土壤侵蝕和荒漠化,三是突發性的嚴重污染事件迭起。如印度博帕爾農藥泄漏事件,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事故,萊因河污染事件等。
造成上述原因:(1)人類認識的有限性;(2)市場的缺陷:市場不能精確的反映出環境的社會價值是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第一,由于很難區分和履行對環境的所有權及其使用權,所以不存在環境的市場。而價格不能體現污染物的有害影響,結果導致大量的污染。第二,一種資源的某些用途(如熱帶雨林)能夠出售,而其他用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