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世行報告稱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資金存在缺口

2009-11-17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字體: ]

  世界銀行一份最新的報告稱,當前發展中國家適應氣候變化與減排的資金存在巨大缺口,而這個缺口可以通過創新的融資機制彌補。

  但中國財政部的一位官員說,依賴市場及私營部門提供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脫離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并呼吁發達國家為其歷史排放負責,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幫助。

  “這份報告過于強調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應該共同行動以及立即行動,對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卻認識不足,”財政部國際司副司長張文才這樣說道。

  “另外,報告中提到的技術轉讓機制,即由發達國家研發技術,發展中國家向研發基金支付費用,也是與公約的原則不符的,”張文才說。

  目前,發展中國家目前每年的氣候融資為100億美元,該報告主編之一羅西娜·碧耶鮑姆說。

  而該報告預測,到2030年時預計每年所需的適應資金為750億美元,減排資金為4000億美元。如果考慮新技術的研發,則每年還需要額外的1000至7000億美元。

  而填補這些資金缺口可以通過對現有的碳市場進行改革、征收碳稅、為碳定價等方式來實現。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稱,為碳定價是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的有效手段,但如果太過于依賴能源定價體系,也有可能無法獲得預期的目標。

  “如果能源價格漲得過高,窮人可能就支付不起,而對于消耗能源更多的富人來講,影響卻相對更小一些,”周大地說。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稱,發展中國家將承受氣候變化潛在影響的百分之七十五至百分之八十,他們既需要幫助來應對干旱、洪澇和海平面上升做好準備。他們也需要提高農業生產率、遏制營養不良和疾病蔓延,修建能夠抵御氣候變化的基礎設施。

  這份報告的發布距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不足一個月,技術轉讓與資金是談判的焦點之一。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