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本市將繪“綠色發展地圖” 拓展綠色旅游路線

2011-06-18  來源:千龍網
[字體: ]

  根據2011年北京市節能宣傳周活動統一安排,6月16日,市發展改革委推出了“北京市節能宣傳周‘綠色旅游日’”主題活動,選取北京電力公司展覽館、東四塊玉南街4號院、西山林場碳匯3個“綠色旅游”景點,形成兩條旅游線路。

    “綠色旅游日”通過北京青年報推薦、宣傳周主題征文及低碳金點子獲獎者隨機抽取產生80名幸運市民,參觀節電、垃圾分類、森林碳匯節能減排典型實例,讓市民零距離感知節能減排、低碳環保先進技術,引導廣大市民踐行節能和低碳生活理念,達到寓教于實踐、寓教于生活、寓教于樂的目的。

“十一五”全市累計推廣3200萬只節能燈

  北京電力展示廳分為“電力科普”、“需求側管理”、“優質服務”、“科技創新”四個展區,通過聲、光、電等展示手段介紹了電力節能知識。

    以電視機待機狀態下耗電為例,若平均每臺電視機每天待機2小時,待機耗電0.02千瓦時(度),按全國3.5億臺計,則一年的待機耗電高達25.55億千瓦時。

    北京電力展示廳的參觀拉近了市民與節能的距離,增強了市民的節能意識,大家紛紛表示加入到節能節電行動中來,將節約用電、科學用電常識帶進社區、帶進家庭、引用到日常生活中,為節能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十一五”期間,市政府加大節能力度,實施了一批節電重點工程,全社會節電取得突出成效。累計推廣3200萬只節能燈,覆蓋2000多所中小學校、293所養老服務、兒童福利機構和全市居民家庭;在部分道路試點推廣LED路燈,探索LED照明產品推廣模式;使用高效電機、電蓄冷等新產品、新技術,促進用電需求側管理。

    據悉,為加強對全社會節能節電管理,做好迎峰度夏工作,本市將于近期開展夏季公共建筑室內溫度控制管理和重點用能單位節能專項監察工作。

 本市完成萬畝碳匯營造林示范區選擇與規劃

  西山林場是首都西郊重要的綠色生態屏障,近年來與多家政府機構及科研單位密切合作,開展了包括森林健康經營、人工林近自然經營、人工林天然更新促進、高保護價值森林經營、生物質堆肥、低碳化火險管理和森林有害生物綜合防控等在內的一系列林業科研、生產、經營和資源保護相關的試驗示范。

    2011年,在北京碳匯基金的支持下,北京首家捐資碳匯基金的企業和個人資助的項目選擇在西山林場實施。

  西山林場臥佛寺分場建設的森林健康經營示范區總面積為510公頃,通過實施風景游憩林景觀化撫育、低效退化林改造、健康森林保護與展示、土壤健康經營及低碳化游憩輔助設施建設等措施,示范區內森林健康等級提高了1級,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率達到95%以上,森林火險等級降低了1級,生物多樣性水平提高了5%,林地固碳能力提高了15%以上,森林生態系統的多目標、多價值、多功能經營效益在示范區內得到了良好的體現。

  林業碳匯作為應對氣候變化最為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國際氣候談判中被廣泛認可和高度重視。我市在推動林業碳匯方面開展了積極的探索和大膽的實踐,成立了“北京市林業碳匯工作辦公室”、建立了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北京碳匯基金,為我市林業碳匯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組織機構保障,提供了廣大企業、公眾有效參與碳補償、消除碳足跡的平臺。

    目前,我市已初步完成包括全市14個區縣及直屬林場在內的萬畝碳匯營造林綜合示范區選擇與規劃工作,建成各類示范區共計1000余公頃。

全市生活垃圾產生量連續兩年負增長

  東城區東四塊玉南街4號院是由多層和高層共7棟樓宇構成的居住小區,現有438戶居民,日產垃圾約280公斤左右。該小區物業自2003年起開展垃圾分類收集工作,建立了垃圾分類管理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完善了管理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方面,小區大力開展垃圾分類的推廣工作,在小區內向住戶進行多種形式的宣傳工作,設立垃圾分類指導員,在業主投放垃圾時向住戶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和生活垃圾的分類方法,使住戶的知曉率和參與率達到95%以上,養成了自覺進行垃圾分類投放的習慣。

    另一方面,小區采用了標準、規范的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在小區內分15處設置了45個容量為240公升的分類垃圾桶,每三個為一組,標識分別為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其它垃圾,以便住戶分別投放。保潔員對生活垃圾進行二次分揀,然后分類清運、處理與回收。同時,引進了廚余垃圾處理設備,實現了對廚余垃圾的分解和再利用。

    據悉,自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以來,該小區垃圾減量達40%左右,在本小區內廚余垃圾全部實現資源化利用。

近幾年來,垃圾問題成為困擾城市環境的主要問題。我市以餐廚/廚余垃圾分類為突破口,開展了朝陽區垃圾分類系統建設試點、600個小區的垃圾分類達標試點、原崇文區餐廚垃圾轄區內處理試點和100個生活垃圾“零廢棄”管理試點。

    2010年,600個小區已基本達到了垃圾分類系統銜接的要求,全市再生資源回收量達到467萬噸,同比增長6%,垃圾資源化率達到了42%;全市生活垃圾產生量連續兩年保持負增長,垃圾減量初見成效。

本市將繪“綠色發展地圖”拓展綠色旅游路線

  本次綠色旅游,為市民認識和了解綠色產業發展搭建了有效平臺,同時為本市發展和培育綠色產業注入了動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本市將充分發揮技術力量強、產業聚集效應明顯、節能服務業初具規模等優勢,加快培育和發展綠色產業,提高產業集約化程度并形成產業鏈條,加強科技攻關和自主創新力度,推進科研成果產業化發展。

    到“十二五”末期,本市力爭形成不少于10家年收入過10億元大型龍頭企業;建立1-2家全面融合技術能力、管理能力、融資能力并擁有工程總承包資質的大公司、1-3個國家級、4-6個市級節能環保產業工程項目示范點;研發10-15項國際先進的核心技術及關鍵設備制造技術; 建成全國節能環保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和高端制造基地;實施自主創新產業化工程,建設一批國家級高技術產業基地。

  為進一步普及綠色發展知識、傳播綠色發展理念,廣泛宣傳和推廣本市綠色產業發展成就,我市將繪制“綠色發展地圖”,充分反映我市綠色產業資源、綠色生態空間、綠色發展典范的狀況,為社會各界提供信息資訊,推薦一批節能環保理念的知識傳播和教育基地,推動綠色發展理念向全社會擴展。

    據了解,我市還將結合“綠色發展地圖”,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一批綠色旅游線路,面向社會開放,引導市民參觀。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