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研究并通過《關于促進我市居民收入增長的意見》 并強調———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居民收入要與物價指數增長相關聯、與提高居民消費能力相適應。7月6日下午,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并通過了《關于促進我市居民收入增長的意見》。
會議強調,要逐步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和價格變動特點相適應、市場調節和政府調控相結合的居民收入增長機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職工工資增長要與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相適應,鼓勵企業通過技術改造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居民收入要與物價指數增長相關聯、與提高居民消費能力相適應。要通過建立居民收入增長機制,更好地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確保他們有尊嚴地生活。要建立重大疾病保障機制,有效解決困難家庭大病致貧、大病返貧的問題。要不斷完善城鄉居民收入的統計工作,使統計數據更加準確地反映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實狀況。
會議還研究并通過了《北京市“十二五”時期科技北京發展建設規劃》。“規劃”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創新中心,推動首都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的發展格局。會議強調,要進一步擴展科技支撐的覆蓋面,進一步加大在農業、文化、社會管理、城市管理等領域的科技支撐力度。要把食品安全問題納入“規劃”,實現“規劃”與《“科技北京”行動計劃(2009-2012年)》的有機銜接。要將鼓勵創新作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創新中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通過建立扶持和激勵機制,在全社會大力培育創新精神。要充分發揮首都優勢,創造發展條件,努力實現軍民融合式發展。要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和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業,努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專家觀點
“初次分配完全用自由市場調節機制是不行的”
勞動分配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的易定紅教授表示,我國的十五、十一五規劃里,有一個基本思路:居民收入分配的增長不能高于國家經濟發展速度。因此,目前老百姓的收入增長與國家經濟增長不匹配的結果并不令人意外。一般認為,勞動工資的增長只要不超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就是有利于社會發展的。我國一直如此,但問題在于,勞動工資增長比勞動生產率增長低得太多。
現在,北京市乃至全國都在努力糾正上述狀況。針對“初次分配由市場決定,再分配由政府宏觀調控”的原則,易定紅教授認為,在初次分配時,完全用自由市場的調節機制是不行的,勞動報酬不能完全由企業雇主說了算。勞動市場要有完善的組織,勞動力價格形成的過程要合理,工會等組織要積極參與。在再分配時,我國的很大問題是,政府的收入沒有主要用于民生領域,現在應該著力改變這一狀況,把稅收大量用于改善養老、醫療等保障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