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錢江三橋塌陷事件發生后,大橋關聯施工單位湖南路橋集團公司被網民封為“塌橋公司”,其承建的其他橋梁工程也紛紛被質疑。日前,湖南路橋建設集團公司董事長葉新平通過媒體回應,稱網民的質疑可以理解,但事實上,網上所列一些“塌橋”并非該公司直接建造。
人們記住湖南路橋公司的名字,無非源于2007年8月湖南鳳凰沱江大橋坍塌事故,此次事故共造成22人受傷,64人遇難,湖南路橋作為承建單位被輿論推上了風口浪尖。今年7月15日,杭州錢江三橋再次發生塌陷,承建單位同樣為湖南路橋公司,網友將其稱為“塌橋公司”自然不難理解。
出人意料的是,輿論質疑聲剛起,湖南路橋就站出來“澄清”,多少顯得有點迫不及待。不論網友列出的杭州錢江三橋和廣東九江大橋,事故責任方是否在湖南路橋,但湖南路橋作為這些橋梁的承建單位,顯然也不能將干系擺脫得一干二凈。最關鍵的一點在于,不管是“澄清”還是發表“無責論”,這些都不能成為湖南路橋自說自唱的理由,而應該交給權威部門來回應。
湖南路橋是否真的是“塌橋公司”,這個問題不妨留給相關部門和專家來回答,但“塌橋公司”喊冤的背后存在的真問題卻不容忽視,值得公眾追問到底。
第一個問題是,如果“塌橋公司”名副其實,這么多年為何能屢屢作為承建單位對橋梁進行施工?須知橋梁施工單位需通過國家資質認證,橋梁安全是最起碼的要求。當年鳳凰沱江大橋尚在建設之中就發生坍塌,湖南路橋也被國務院調查組認定為第二責任主體,橋梁未建好就坍塌,湖南路橋承建的橋梁“質量”由此可見一斑。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上述事故純屬意外,或者認為不能一棒子將湖南路橋打死,要給予其改正的機會。那么,被稱為湖南路橋集團公司建設的代表性橋梁——安徽黃山太平湖大橋,據記者日前調查發現,該大橋油漆剝落、鋼筋外露、漏水嚴重、橋身抖動,“代表作”尚且如此,其他由湖南路橋建設的橋梁能好到哪里去自然也不難想象。
其二,事故責任應該由誰來認定?湖南路橋作為杭州錢江三橋和廣東九江大橋的承建單位,大橋出現事故后,湖南路橋回應稱,出事橋段均由其他公司施工,明顯有推責之嫌。湖南路橋有不有責任,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顯然不能由湖南路橋自己說了算,相關部門不僅不能缺席,還應該及時出席,唯有如此才能還原真相,平息紛爭。
其三,橋梁工程能否僅僅以“合格”作為驗收標準?安徽省交通廳1999年5月的《黃山太平湖大橋及接線工程竣工驗收報告》記載,經專家對橋梁總體、斜拉索、橋面鋪裝等兩次質檢和質量等級評定,質量等級為“合格”。“合格”可以理解為達到橋梁施工標準,但也可理解為僅僅“達標”,只是工程建設中的最低等級。現實的問題是,關于橋梁建設的標準并非一成不變,倘若僅以符合國家標準為由勉強“達標”,橋梁的風險仍然存在,風險的直接后果是導致人們的生命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在此情形下,如何提高橋梁工程標準,如何將橋梁建設成“優良”而不是“合格”已迫在眉睫。
最后的問題是,“塌橋公司”背后是否存在腐敗的利益鏈條?據國家安監總局和監察部2008年的通報結果,湖南鳳凰縣沱江大橋坍塌事故,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交通局、公路局等部門的有關人員在工程建設中存在收受賄賂等嚴重違法違紀問題。腐敗絕非偶然,也絕非個例,橋梁接二連三坍塌,如果背后的腐敗鏈條得不到鏟除,“塌橋公司”就永遠不可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