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環保部擬將入肺微粒納入空氣評價指標

2011-11-04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核心提示:環保部11月1日對PM2.5微粒測定作出規范,但未將PM2.5納入空氣質量標準強制監測指標。環保部污染控制司司長趙華林曾對媒體稱,將盡快把PM2.5納入評價指標。相關人士稱,技術已不成問題,但是目前國內PM2.5的污染情況較重,如制定標準,將大范圍超標。

  本報訊 昨天開始,環保部發布的《環境空氣PM10和PM2.5的測定 重量法》(以下簡稱《測定》)開始實施。《測定》首次對PM2.5的測定進行了規范,但在環保部近期進行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修訂中,PM2.5并未被納入強制性監測指標。

  PM是“顆粒物質”的縮寫,PM10代表直徑等于或小于10微米的懸浮顆粒,此尺寸的顆粒可以被吸入并富集在人體的呼吸系統。但PM2.5對人體健康威脅更大,極易富集于肺部深處,因此又被稱作入肺顆粒物。與較粗大的顆粒物相比,富含更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而且能在大氣中停留更長時間,輸送距離也更遠,對大氣環境及人體健康的影響也更大,是導致黑肺和灰霾天的主要兇手。

  目前,日、美、印、歐盟等都已陸續將PM2.5納入國標并進行強制性限制。在我國1996年版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PM10被列入控制標準,但未將PM2.5列入。

  《測定》將飄塵改為可吸入顆粒物(PM10),同時規定了PM10和PM2.5的測定方法。但由于此前《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修訂中,PM2.5并未被納入強制性限制,因此這個測定方法測出來的數據只具有參考價值。

  “我們將盡快修改完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將PM2.5納入評價指標。”不久前,環保部污染控制司司長趙華林對媒體說。據悉,環保部最近將要求環保模范城市率先開展對PM2.5的監測。

  反應

  為何至今未執行監測PM2.5

  官方

  技術沒問題 但時機不成熟

  10月30日開始,北京連續三天陷入大霧的包圍之中,市環保局公布的空氣質量卻只是“輕度污染”。而在微博上,網友們貼出美國大使館公布的不斷破300的空氣污染指數。

  雙方差距如此之大,主要是因為我國未納入PM2.5監測。據了解,城市的PM2.5主要來自燃煤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在中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華北地區,PM2.5占到了整個空氣懸浮顆粒物重量的大半。

  環保部門專家表示,將PM2.5列入空氣質量指標進行監測,我國技術上并不存在問題,只是“時機不成熟”。對此,相關人士解釋稱,目前我國PM10的濃度水平還比較高,問題還沒得到根本解決,而PM2.5的污染情況較重,如果制定實施PM2.5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將大范圍超標。

  據了解,目前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經自發地開展PM2.5監測。資料顯示,北京在2000年之后設有40多個PM2.5常規監測點,只是從未對外發布其監測結果。

  民間

  環保人士踴躍自測PM2.5

  與官方的不積極相比,民間環保人士對PM2.5的監測則躍躍欲試。

  今年10月,民間環保組織達爾問自然求知社(微博)開始組織志愿者自測北京空氣中的PM2.5,并在其網站上公布結果。10月22日,地產企業家潘石屹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張iPad截圖,顯示在東三環亮馬橋附近的大使館院內,細顆粒物(PM2.5)指數為439,評級為“有毒害”。

  兩天內,這張截圖轉發近五千次,網友也因此獲得了更便捷的獲知美國大使館空氣質量數據的途徑。

  這些信息也有局限性。美國大使館小心翼翼地在官網解釋:整個城市的空氣質量無法通過單一空氣監測站的數據得到。

  達爾問環境與健康學院活動聯系人王秋霞也表示,目前有20多名志愿者參與了自測,他們以居民日記的形式上傳自測的PM2.5數據。但這種上傳往往比較滯后,甚至不能做到連續,效果也大打折扣。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