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云南調研稱西電東送或加重本省抗旱保民生負擔

2011-11-10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日前,云南省政協牽頭組織了5個調研組,先后赴昆明、曲靖、文山、昭通等9個州市,就全省水資源情況暨抗旱保民生工作開展調研。調研報告提出,云南旱情嚴峻,其中“西電東送”成為抗旱保民生的沉重負擔。

  今年7月下旬以來,云南省滇東北、滇中和滇東南等地區發生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為嚴重的夏季氣象旱,特別是滇東部地區遭遇春夏連旱。截至10月17日,全省平均降水802毫米,比歷年平均水平少了211毫米,為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少年份;截至10月10日,全省河流平均來水量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偏少36%,全省人飲困難人數達291萬人。目前,全省庫塘蓄水量僅完成年度目標的55%,是1994年以來同期最少的年份。干旱給全省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5.71億元,因工業用水緊張,一些企業、廠礦已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

  調研報告揭示,隨著時間推移,云南旱情還會擴大。據分析預測,明年3-4月份,云南旱情將最為嚴重,同時不排除雨季遲延,出現四年連旱的可能。

  但調研中地方干部群眾反映,在受災嚴重的情況下,西電東送成了抗旱的沉重負擔。送電送走了水,發電量越大蓄水量越大,且火電廠大都集中在旱情嚴重的滇中和滇東北地區,加大了當地供水缺口;送電送走了效益,云南日送電量1.1億度,占全省發電量的三分之一,按上網電價三毛六每度和省內居民用電五毛每度計算,自11月至明年5月底雨季來臨前,西電東送將導致云南直接經濟損失30多億元;送電送走了生產力,使云南現有工業企業的正常生產受到嚴重影響;送電送走了環境,上網電價過低,發電的環境負擔轉嫁給生態最弱、經濟薄弱的云南。

  調研報告認為,西電東送是實現云南與廣東等沿海省份資源互補的重大舉措。但在目前情況下,云南省干部群眾建議,有關部門應將1.1億度的外送電量下調至5000萬度左右,以應對云南當前缺水、缺煤的現實,保障邊疆民族群眾的用電利益。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