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碧水藍天的呼喚 2011中國環保順應百姓期待

2011-12-23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有一種期待從未像今天這樣強烈:環保話題吸引著越來越多普通百姓的視線。

  有一份責任從未像今天這樣重大:讓百姓呼吸上清新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食品,成為各級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國大氣、水、重金屬等方面污染采取“重典”防治,綠色貿易、綠色信貸、綠色政府采購等政策正在展開,排污權交易、生態補償試點走向深入,綠色稅收也正在醞釀,全方位地努力為百姓營造一片碧水藍天。

  抓住空氣、水、土壤三大要素全面改善環境質量

  我們生活的環境是由空氣、水、土壤等各種要素組成的,人的生存離不開水和空氣,土壤和食品安全緊密相關,關系群眾切身利益。水、空氣和土壤三大環境要素也是環保的重點領域。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傳統的污染物COD、二氧化硫排放量超過環境容量。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域性陰霾問題越來越嚴重,約1/3的城市人口暴露在超標的空氣環境中。水環境呈現復雜的流域性污染態勢,全國十大流域中,除了珠江流域污染較輕之外,其他九個流域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湖泊富營養化呈迅速增長趨勢,眾多人飲用水有害物質含量超標。近岸海域的環境質量下降,藍藻危機、赤潮現象接連發生。土地也正在變得越來越貧瘠,土壤污染量大、面廣、持久、毒性大,1.5億畝的耕地因為污染而退化。

  如何在新形勢下走出一條“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境保護新道路,實現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是擺在我們面前亟須解決的重大課題。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表示,要牢牢抓住水、空氣、土壤三大要素,從原來的“先污染后治理”,轉變到同時、同步治理,既還好“舊賬”,又不欠“新賬”,逐漸扭轉環境惡化的趨勢,讓人們生活得更踏實、更安心。

  2011年國家提出了確保完成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均比2010年減少1.5%的既定任務。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將保障飲用水安全作為環境保護的首要任務,采取“一個控制單元,一種防治措施”的方法,深入推進松花江等重點流域的污染防治。實行嚴格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逐步構建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體系,組織開展全國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全面落實《全國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2011——2020年)》和《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空氣污染防治按照“聯防聯控”的思路,建立統一規劃、統一監測、統一監管、統一評估、統一協調的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研究制定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和分級管理的相關規定,重點推進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的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主要以保障食品安全為出發點,重點解決工業企業場地的污染問題。

  “重典”治理全面遏制重金屬污染事件高發態勢

  從云南曲靖到河南義馬鉻渣事件,2011年我國一些地方相繼發生多起重金屬、類金屬污染事件,嚴重威脅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重金屬造成的環境污染危害日益凸顯,是當前亟待妥善解決的突出環境問題。《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提出了明確目標:到2015年,從改善民生出發,“建立三大體系、解決一批問題”,即建立起比較完善的重金屬污染防治體系、事故應急體系和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體系,解決一批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問題。從防范風險出發,進一步優化重金屬相關產業結構,基本遏制住突發性重金屬污染事件高發態勢。

  2011年,重金屬污染防治“出重拳、用重典”,全面落實《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各項任務,通過環境執法、規劃實施、考核問責“三駕馬車”有效控制重金屬污染,重點針對鉛、汞、鎘、鉻和類金屬砷,努力做好重點防控區域、重點防控行業和企業的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通過環境執法,嚴厲打擊重金屬環境違法行為,遏制重金屬污染事件高發態勢。

  堅持綠色發展逐步提高公眾對環境的滿意度

  當前我國的環境狀況是“局部有所改善、總體尚未遏制、形勢依然嚴峻、壓力繼續加大”,環境壓力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大,環境資源問題比任何國家都突出,解決起來比任何國家都困難。

  周生賢表示,要緊緊圍繞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解決好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環境問題,逐步提高公眾對城市環境的滿意度。

  “十二五”規劃綱要以經濟轉型和改善民生為主軸,明確提出了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減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減少10%的目標。

  在這一年里,從普通百姓對環境的關注,到促進經濟發展綠色轉型的嶄新發展思路,無不顯示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漸成公眾意識。當前主要是加快改善地表水環境質量,逐步提高重點流域國控斷面達標水平,逐步恢復水體環境功能。加快改善重點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逐步強化對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的監測和防治,減少灰霾天氣。

  周生賢表示,未來我國將加快綠色發展,推進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繼續探索環保新道路,推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相融合,讓污染減排的倒逼機制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早日讓人民群眾呼吸上清新的空氣,喝上干凈水,在良好的環境中生活。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