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云南石林遭遇的干旱已造成全縣4萬多人飲水困難。據石林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介紹,截至1月29日,全縣81座小型水庫壩塘已干涸32座,1萬多畝莊稼絕收。據當地村民介紹,自去年六月份以來石林就沒有過徹底的降雨,每天只能去8公里外的地方取水。圖為村民種的豌豆已經枯死。
入春以來,云南“三年連旱”的局面持續加劇,網民對其產生的原因和走勢極其關注。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和國家氣象中心有關專家21日上午接受新華網《第一回應》欄目采訪時表示,云南干旱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前期土壤底墑差,過去三年全省平均降水總共偏少了接近半年的降水量;另一方面是由于近期大氣環流異常,暖濕氣流無法抵達云南上空。
國家氣候中心相關專家介紹,入冬以來,我國除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外,全國其余大部地區降水量少于50毫米,其中山東南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四川北部、云南大部等地有20至50毫米,東北、華北、西北大部及西藏等地不足10毫米。
這位專家說,長時間的降水偏少,致使西南部分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氣象干旱。2月20日綜合氣象干旱指數(CI)監測顯示:目前我國云南北部、四川西南部等地出現中等程度的氣象干旱。
專家解釋了云南出現氣象干旱的原因,一方面是前期土壤底墑差,過去的三年里全省平均降水總共偏少了接近半年的降水量,云南中東部地區更為嚴重。
另一方面,入冬以來,熱帶印度洋海溫持續偏暖,尤其是熱帶印度洋東部地區,該地區對流活動明顯偏強,激發經向垂直異常環流,熱帶印度洋東部上升,其北部的下沉支剛好位于我國云南地區上空。從而使得該地區處于位勢高度正距平控制,對流活動偏弱,降水受到抑制。
分析未來的天氣形勢,國家氣象中心相關專家認為,未來10天,冷空氣勢力偏弱,西南地區氣溫與常年同期相比偏高1-2℃;云南東部以及西北部地區有1-5毫米降水,四川南部、云南中部的氣象干旱區基本沒有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