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網上銷售虛假好評泛濫 “專業代刷”亟待整治

2012-02-25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從“醫托”“藥托”再到“房托”“車托”,備受詬病、欺騙消費者的“托”現象,如今演變為“網托”,在電子商務網站大肆盛行。“刷好評”吹捧自家產品、“刷差評”詆毀競爭對手,其背后已形成一條灰色產業鏈,但目前尚缺乏具有針對性的“硬指標”“硬規定”規范線上擾亂市場秩序行為,消費者因此蒙受很大損失。

    虛假“好評”忽悠消費者

    近日奇虎360移動應用產品遭到蘋果商店“一鍋端”,業界人士猜測與蘋果應用商店出現的刷榜現象有關,蘋果應用商店“刷排名”以騙取消費者下載量的黑色產業鏈由此浮出水面。從近幾年電子商城淘寶網的“刷鉆”“刷人氣”“刷好評”,到蘋果、安卓市場等手機應用商店“刷榜”“刷下載量”,“網托”利用電子領域排名規則欺行霸市、消費者上當受騙現象屢見不鮮。

    “蘋果控”王飛幾乎每天都會瀏覽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榜單,選擇下載一些應用體驗。然而他發現:“有一些排名靠前的應用名不副實,明顯可以看出有‘網托’在操縱。”以一款移動應用為例,今年1月29日上架蘋果應用商店,2月15日排在免費應用榜單第25名。翻閱用戶評論可以發現,僅僅半個月時間評價就500多份,多數內容吹捧過度,多打滿分,而且評論時間也較為集中。

    王飛所說的并非個例,很多人都遭遇如此經歷,一些熱心者在應用程序下寫出警示評價。然而,即便有用戶客觀地寫下負面評論,也被淹沒在“網托”洪水般的好評當中。一款應用程序的留言這樣寫道:“不知道這程序是怎么排到這么靠前的,滿心期待卻一場空歡喜,大家千萬別再下了。”

    記者調查發現,商家提出需求并支付一定費用,專業“網托”和部分IT公司兼職“水軍”就會到相應電子商店或平臺,對開發者制作出的應用程序或擬推銷的商品進行虛假購買并給出好評,迅速使其攀升至電子商城和商店榜單的前位。

    移動應用開發者、北京千縱文化公司合伙人郭洪亮指出,目前“代刷好評”專業機構非常多,僅在淘寶上輸入“App 推廣”關鍵詞進行搜索,就會出現很多“代刷好評”的賣家。

    不愿透露公司名稱的一名蘋果應用商品“刷好評”營銷員告訴記者,他們主要以人工寫評論、刷下載量等方式推廣應用,根據客戶期望應用進入的榜單級別來定價。例如,要使一款應用打入蘋果應用商店游戲類排名前50位,需要支付3600元,他們會針對性地刷300到400條評論;若選擇價格為1.3萬元的周套餐,則可以實現整周都列入該類別前50名;以此類推,半月套餐和月套餐的價格約是2.5萬元和5萬元。套餐費用需要買家先通過淘寶預付,在看到效果后進行確認收貨即可。

    他特別強調:“保護客戶隱私是公司的最高信條。”通過人工而非機器刷好評,被發現的幾率極低。“我們這么多客戶還沒有出現過問題。”

    “刷票”涌向移動互聯網 企業急功近利成元兇

    一些移動應用開發者、網店賣家緣何會熱衷于“刷排名”?記者調查了解到,這是因為它可以讓產品開發者和經營者用戶數量迅速增加、大量收集用戶信息、獲得銷售收入、贏得風險投資。手機終端應用程序的開發造就了不少傳奇的致富故事,例如曾瀕臨破產的芬蘭公司Rovio Mobile就是因為開發出了“憤怒的小鳥”而賺得盆滿缽滿。一些淘寶賣家通過“刷好評”誤導消費者購物,獲得高額利潤。

    據統計,我國智能手機用戶保有量已達2.23億,蘋果應用商店有逾55萬款應用,安卓市場有逾40萬款應用。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面對數以萬計未曾使用過的智能終端軟件,最有價值的參考便是應用商店中的評價和排名;面對形形色色的商品難以取舍時,用戶評價往往成為衡量產品優劣的重要標準。

    以系統封閉的蘋果應用商店為例,移動互聯網業界人士、悟空網絡商務經理吉晨喆指出,蘋果公司通過其應用商店嚴格控制應用程序的上下架,消費者只能從這一應用商店下載。每天都會有大量用戶從榜單上去尋找自己需要或看上去不錯的產品,因此榜單就成為移動應用開發商極為看重的渠道。據介紹,目前排在蘋果應用商店免費總榜第一名的應用,日均下載量在7萬至8萬次之間。

    “同類產品的市場競爭,其實就是在比誰的用戶更多、更有粘性,有了用戶自然就會產生可觀的收入。”吉晨喆說,類似于傳統互聯網的“水軍”,“刷好評”和“刷下載”行為已成為這個行業的潛規則。

    作為應用下載平臺的提供者,蘋果公司6日貼出一則被業界視為對“刷排名”行為警告的通知。該通知稱,當你開發了一款好的應用程序時,你想要所有人都知道它,但是應該避免用第三方提供的廣告或保證應用商店排名的服務,即使不是親自參加的“刷排名”或用戶評價,雇傭第三方也會使你失去蘋果開發者資格。

   “刷信譽”行為亟待整治

    從網絡游戲掛機“刷錢”到百度“刷排名”、淘寶“刷好評”、票選“刷人氣”等,都是利用漏洞破壞規則。部分業界人士指出,“刷信譽”行為長期存在會對行業發展和消費者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劣幣驅逐良幣”,致使真正有價值的產品被淘汰出局,而利益受損的最終還是消費者。

    安迪智信公關公司CEO沈志勇表示,“用戶評價”功能是電子商務的一大特色,老用戶的評價成為新用戶購買的重要參考,好評率也成為商家信譽和品牌的重要體現,因此商家格外重視,對于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不敢怠慢,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電子商務的良性發展。而“刷好評”產業中商家通過購買“好評”以迷惑消費者的投機行為,則不利于商家改進產品和服務。“如果電商平臺和商家不加強監管和自律,任由‘刷好評’現象蔓延,勢必擾亂網購環境,阻礙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

    “一些刷票行為是可以進行識別的,但各類購物、應用下載平臺缺少整治動力。”吉晨喆指出,在蘋果應用商店中,只要通過IP地址、時間段、標識符(UDID)等內容很容易就可以查出作假信息。但目前被蘋果下架處理的應用并不多。

    與此同時,我國電子商務市場誠信體系構建存在缺失,諸多法律法規并不健全,一些規范性指導因為缺少“硬指示”“硬規定”而不足以對此類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形成威懾力。北京市華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王科峰指出,目前并沒有專門的具體規定出臺,只能用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等一些基本法律調整這種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

    郭洪亮認為,刷票等“拔苗助長”的投機行為只能贏得一時,要想長遠發展還得質量過關才行。正如有網民所說:“只要產品過硬,用戶和蘋果公司就會幫你‘刷排名’。”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