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MO)最近將討論采取市場措施來減少船只的溫室氣體排放,但全球各主要海運協會22日表示,目前實施這些舉措的時機不恰當。
據路透社報道,盡管國際海事組織下屬的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并不期望能夠在為期一周的倫敦會議上就基于市場的減排舉措達成任何結論性意見,但該組織已然面臨著解決國際海運排放問題的壓力。
歐盟委員會已經威脅要采取自己的措施,比如,如果國際海事組織缺乏強有力的解決方案來控制不斷增長的海運業排放,那么海運部門就將被納入歐盟碳排放交易機制內。
國際海事組織考慮的一些碳減排措施包括,對國際海運產生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征稅,基于船只的操作和設計效率建立一個碳排放交易體系和機制等。
但由一些主要的海運協會召集的所謂的圓桌會議要求,國際海運組織應延期引入基于市場的減排措施,并將關注點放在實施去年采用的強制性能源效率設計標準上。
“圓桌會議認為,在這一特殊時刻(采。┗谑袌龅拇胧┦遣缓侠淼。”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國際干散貨船東協會、國際獨立油輪船東協會和國際航運協會發表的聯合聲明說。
去年7月,48個國家投票通過了一項針對新船的強制性能源效率設計指標,以及一項針對所有船只的自愿性能效管理計劃。
“讓我們繼續(節能措施),看看我們能實現什么。”國際獨立油輪船東協會的發言人說。
關于不同的市場建議,圓桌會議發表的聲明說,該團體最反對實施碳排放交易機制。“由于國際海上運輸貿易的極端復雜性,碳排放交易機制的概念對于海運業來說不切實際。”聲明說。
歐盟氣候專員康妮·赫澤高(Connie Hedegaard)曾表示,擁有27個成員國的歐盟更希望通過國際海事組織來解決海運業減排問題,雖然歐盟做好了在該組織干預無果的情況下自己采取行動的準備。
歐盟還說,聯合國國際民航組織是探討航空排放全球性解決方案的最好論壇,但歐盟的執行者已經失去了耐心,現已將航空業納入了其碳排放交易機制中。
自今年年初開始,所有使用歐盟機場的航空公司都被迫加入該機制,將二氧化碳排放成本列入資產負債表中。這一舉動可能將引發世界上第一場碳貿易戰爭,因為反對歐盟這項法規的國家已經就一攬子報復性措施達成一致。
航空領域針對歐盟碳排放交易機制的沖突可能會給國際海事組織留出一定的緩沖空間。
“我希望他們(歐盟委員會)口頭上繼續向國際海事組織施壓。”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航空和海運研究分析師說。與此同時,他還說,國際海事組織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很可能會推遲關于市場減排機制的決定,直到更了解其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最快也要到明年7月才會實施。
歐盟委員會的一名發言人表示,歐盟的執行者最近就海運業可能面臨的四種政策選擇舉辦了一個公眾咨詢活動,這些政策包括設立補償基金,實行碳排放交易機制,征收燃料或碳排放稅,以及要求每艘船強制性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