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自給率不足90%”警示糧食安全

2012-04-02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近日表示,2011年全國進口的糧食超過了1200億斤,核算下來,事實上我國現在糧食的自給率總體水平不足90%,由此可見,我國糧食安全問題不容樂觀。

    當前,我國糧食生產存在如下突出問題:一是糧食品種結構不合理,去年我國進口玉米、小麥和大豆等主要糧食作物超過1250多億斤,遠遠超過了去年全國第一產糧大省黑龍江的糧食總產量。并且,大豆主要生產地黑龍江種植面積、產量都在銳減,對進口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加上工業用糧等因素,我國糧食供給越來越捉襟見肘;二是糧食產量實現8連增后,再提高的難度在加大,潛力不足;三是農業生產的科技水平運用提高難度增大,依靠農業科技增產技術力量支撐不夠;四是城市化、城鎮化、工業化與糧食爭奪土地加劇。

    在糧食生產上,有兩個問題值得探討。首先,18億畝耕地紅線保不保?筆者認為,在糧食生產集約化程度不高,單位產量提高難度加大情況下,18億畝紅線不能放棄,必須確保。18億畝耕地,人均只不過一畝三分地。如果不堅守這條紅線,那么,我國糧食供應將會受到威脅,糧食安全就真可能出現問題。

    其次,依靠進口糧食行不行?一些專家認為,紅線不需要保,只要有錢就可以從國外進口糧食。筆者認為,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把13億人的口糧寄托在進口上,無論如何都是危險的。如果13億人口的國家需要大量從世界上進口糧食,這種巨大需求將拉動世界糧食價格飛速上漲,將引發全球性通脹,這也充分說明,中國解決好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就是對世界巨大的貢獻。并且,一旦13億人的口糧放在國外,將會給西方發達國家拱手送去制約中國的把柄,必將掣肘和威脅中國對外交往。

    眼下,對中國糧食安全問題決不能盲目樂觀,最根本的還是要立足本土。一方面,要大力推進農業科技發展,提高單位耕地產量。通過大力提高農業生產收益比重,機械化程度,吸引更多勞動力從事現代農業,成為新型高素質農民。另一方面,城鎮化、工業化要以不犧牲耕地為前提,要以舊城改造、不宜耕種土地為主,矯正城市發展模式,提高城市土地容積率,土地的城市化決不能快于人口城市化。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