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一直在琢磨《一堂黨課引發的思想“海嘯”》這篇文章,刊登在去年中國青年報思想者版的這篇文章,應該說是近年以來最震撼我心靈的文章之一。
它解決了一個長期困惑我的問題,那就是:掌聲最多的演講就是最好的演講嗎?
文章講述的是國防大學劉亞洲政委講的一小時黨課,黨課在授課者送出的“堅定信仰、忠誠于黨、開拓創新、解放思想”四句話中戛然而止。大家靜靜地起身離場,沒有掌聲,只有反思;沒有解讀,只有追問……
曾幾何時,知識界包括演講圈有一種惡劣的導向,有些演講者,比如北京的一位,杭州的一位,廣東的一位,經常在自己的演講中自詡演講過多少場,其中某場演講引發200多次雷鳴般的掌聲云云。看了這些演講家的視頻,我很困惑,掌聲最多的演講就是最好的演講嗎?
讀了《一堂黨課引發的思想“海嘯”》這篇文章,我才略微有些底氣地追問那些夸夸其談的演講者:你作了那么多場演講,哪一場能和劉亞洲政委這一小時的震撼力相比?你一場演講200多次雷鳴般的掌聲,以一次雷鳴般的掌聲30秒計算,你還有時間演講嗎?聽眾都去鼓“雷鳴般”的掌聲去了,他們還有時間聽講和思考嗎?不能引發聽眾思考的演講,即使每一次掌聲都是雷鳴般的,那不也是過眼云煙嗎?不斷作過眼云煙般的演講,有意思嗎?
演講需要共鳴,演講家需要掌聲,這無可厚非,但真正的共鳴和掌聲,要靠思想智慧、真情睿語去激發。不能引發聽眾思考的演講等于零,最震撼心靈的演講不需要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