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公布,由于該行首席投資辦公室的一項“合成對沖”的交易失誤,導致了在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巨虧至少20億美元。(5月15日 新華網)
問題的嚴重性在于,更多跡象表明,已經披露的20億美元可能遠非摩根大通最終的損失。摩根大通CEO兼董事長戴蒙說,這一事件可能再造成10億美元的損失。而華爾街投行分析師預計,僅僅截至第二季度末,摩根大通在上述交易上的損失就可能擴大一倍,至40億美元。
據公開信息,摩根大通是美國最大的銀行,資產約為2.3萬億美元。金融危機時期,摩根大通參與了雷曼兄弟的救助活動,被稱為世界上經營最穩健的投資銀行。因此,在金融危機爆發四周年之際,摩根大通爆出衍生品巨虧20億美元,震驚美國乃至世界,對世界金融市場乃至經濟的影響都是難以估量的。
此番摩根大通在金融衍生品上跌跟頭,與當年雷曼兄弟為代表的華爾街投行們如出一轍。都是押注對賭金融衍生品,都是押注額度巨大,這種衍生品都是莫名其妙的復雜,風險一旦爆發幾乎沒有退路。摩根大通在相關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持倉占比重之高,規模之大令人咋舌。
摩根大通巨虧警示我們,金融危機并未徹底遠去。眼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出現新一輪的博弈。一旦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出現大的變故,對全球金融市場乃至經濟都將帶來負面影響。
自從美國華爾街引爆了金融危機,美國也曾試圖聯合世界20國集團下決心加強金融監管,但從目前來看,收效甚微。筆者認為,這些監管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和談判交易上,監管制度形同虛設。華爾街投行們似乎并未從金融危機中汲取教訓,依然我行我素,依然給高管以天價年薪,特別是依然在結構復雜、風險巨大的金融衍生品上對賭押注交易,帶領全球投行新一輪過度投機炒作、押注復雜衍生品交易。
摩根大通20億美元衍生品交易虧損,警示我們應強化對金融衍生品所謂“創新”的風險意識。比照國內金融市場,一些大公司包括國企對賭石油期貨等衍生品交易依然活躍,各類投機性很強的交易所紛紛出籠,一些大銀行、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以所謂創新產品為名,已經開始推出復雜的衍生品和金融產品交易。
國內金融機構要認識到,金融危機還未過去,特別在一些國家對金融危機的反思尚不徹底,應對新一輪金融危機的措施并不理想的情況下,金融衍生品創新寧缺毋濫,寧可慢一些,也不能再出現大的風險。世界經濟走勢仍不明朗,作為最易發生風險的金融機構,盡量規規矩矩做好傳統業務。一定要加強金融監管,特別是對各類金融機構衍生品的跟蹤檢查監管,把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