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社科院15日舉辦的“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研討會”上,專家表示,民營醫院進一步發展需正視政策“玻璃門”、過度追求利潤、自身實力較弱、社會偏見等四大問題。
根據中國社科院提供的數據,公立醫院在目前的醫療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民營醫院雖然數量眾多,但仍難以與公立醫院競爭。數據顯示:2009年公立醫院只占我國醫院總數的47.6%,但占職工數量的78%,診療人數的82.7%。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王延中認為,民營醫院的發展首先在政策層面上面臨“玻璃門”現象,在稅收、職稱評定、醫療保障“定點”、拿地成本等問題上待遇不同,使民營醫院與國營醫院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競爭;其次,民營醫院自身也存在很多問題,許多民營醫院的管理層片面追求效益,忽視自身的公益性和對患者利益的保護,甚至虛假宣傳,對民營醫院的聲譽造成惡劣影響;第三,民營醫院普遍實力較弱,難以吸引最優秀的人才;第四,社會上存在對民營醫院的偏見。這些都是民營醫院在發展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院士認為,政府首先要強化對醫療機構提供公益性和非營利性服務的引導,解決符合條件的民營醫院納入醫療保障“定點”難的問題;其次要加強民營醫院專業人才與適用人才隊伍建設的扶持與引導,健全民營醫院醫療服務全方位監管機制;除此之外,還要切實解決民營醫院在基本建設中土地、資金等約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