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在清華大學開幕的"2012年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上,部分教育界人士指出,高校學科專業設置不合理及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等,影響到學生就業和未來的職業發展。
浙江大學副校長來茂德說,近年來,大學在校人數和畢業生的迅速增長,為社會就業和大學人才培養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在就業方面,不少大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許多招聘單位反映招不到合適的大學生。這間接地反映出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問題,不少學校因教學資源不足,學科專業和課程設置不合理,忽視了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從而直接影響到學生就業和未來的職業發展。
來茂德認為,目前大學生就業及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高校學科專業設置不合理,嚴重影響學生職業發展;高校培養的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與市場要求存在差距;高校的教育資源嚴重不足,影響學生的培養質量和就業;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存在不足;就業指導與職業發展指導專業化水平低,難以適應社會要求。
"由于種種原因,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存在著追求學科專業數量的因素,加之國家學科專業目錄劃分過細,更因課程設置單一,各學科領域和專業之間很少發生聯系,致使學生的專業學習普遍過窄,"來茂德說,盡管高校加強了課程改革,很多高校嘗試主輔修制度,關注課程的總體效能,在課程安排的價值取向上改變了原有的硬性選擇,讓知識、學生興趣、實踐經驗等有機結合,但學生的學習總體上還處于被動狀態。
高校如何開展職業發展教育?全國高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張繼棟提出,職業發展教育應貫穿于整個大學教育,不同年級應開設不同的職業發展教育課程;目前許多高校的職業發展教育還僅限于課堂灌輸教學和案例教學,應重視個性化教育;還應創新職業發展教育的理論研究,實現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