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湖南100名鄉村教師到北京參加其公益基金的培訓,知名主持人崔永元用“不努力、不作為、不要臉”的三字經向湖南省教育廳宣戰。一時網絡上口水四濺、板磚橫飛,e哥很納悶:做慈善也會罵大街?誰逼出崔永元的罵街慈善?
做慈善應該心平氣和,不浮躁、不暴力、不圖虛名、不求回報,修的是功德,圖的是眾生受益。就像今年初,江蘇太倉市民楊紅權憐憫寒風中忍饑挨餓的買票人,做起了“施粥善人”。他不會敲打著鍋大喝“來來來,這里有免費的午餐”,也不會因為車站不配合他而罵車站“不要臉”。
但想有尊嚴的做公益并非易事。崔永元之所以帶著情緒,可能因為崔永元公益基金曾受到“侮辱”。去年8月17日,他在微博上曝光有8人冒充黑龍江鄉村教師參加鄉村教師培訓班。盡管后來冒充鄉村教師的官員都被撤職,但是已在崔永元等社會慈善人士心中留下了陰影,也在一些教育部門官員心中留下了陰影。
崔永元的罵街慈善,e哥學不了,學不會,學了也不敢用。但e哥有一個夢想:夢想有一個不罵街、不撒嬌、不炫富、不高調的公益環境,讓沒權沒勢、沒麥克風沒話語權,只有一顆善心的平民可以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做慈善。這是“良心公民”的選擇,也是政府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