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20日)從市慈善協會獲悉,明年起,本市將建設一個資金規模高達9000萬元的北京市慈善醫療救助基金。罹患重大疾病的困難人員,在社保、政府救助之后,仍難以負擔自付部分醫療費用的,可以通過該基金“兜底”救助,進一步緩解經濟壓力。
納稅5年“非京籍”也可獲救助
市慈善協會秘書長唐崟透露,在市慈善協會建立的該基金會,將首先由市財政投入3000萬元引導資金,今后三年,市慈善協會將每年向社會募集資金2000萬元以上,基金會的資金規模最終將達到9000萬元以上。該項目已經獲得市政府批準,預計在明年三四月間啟動。
慈善醫療救助基金的重點救助對象,主要是因患重大疾病門診、住院治療或因患特殊病種需長期服藥治療,經社會基本醫療保險、新農合、商業保險等保險報銷及政府部門醫療救助后,個人負擔部分仍然較重,嚴重影響家庭基本生活的本市城鄉低收入人群、其他城鄉困難人員。此外,在本市工作、生活5年以上且有良好納稅記錄和參保記錄的非京籍特困人員,也可以申請慈善救助。
由于該基金的救助對象與市慈善協會自2009年以來開展的“春雨計劃”比較接近,明年起,兩項目有望合并實施。據介紹,市區慈協的“春雨計劃”今年已出資約2525萬元,救助4648戶因重病或突發事件致困的家庭。
目前,市慈善協會正會同民政、財政、審計等部門,一同制訂慈善醫療救助基金會的具體實施方案,包括明確救助的重大疾病病種、救助資金標準、申請程序等。較“春雨計劃”患者最高可獲5萬元救助的標準,市慈善醫療救助基金的救助標準有望更高。
個人捐款較去年增長70%
截至11月底,市慈善協會今年共已接收募捐9155.09萬元,支出5766.31萬元,救助5.9萬人,支援248所社會福利機構,28所學校。
昨天,市慈善協會通報了今年的資金運用情況。據介紹,市民通過市慈善協會的定向捐贈、日常捐贈創近年新高,達到1308.31萬元。去年,這一數字僅為700多萬元,今年同比增長近70%,這說明市民對慈善機構仍有信心。不過市慈協常務副會長朱蓉先也認為,很難說“郭美美”等負面事件對協會沒有造成影響。“如果沒有負面事件的發生,個人、小額捐贈可能會更多。”市慈協也陸續接到市民的電話,希望了解公開透明使用善款的情況。
除了“春雨計劃”支出,市慈善協會今年還支出1600萬元,為3.27萬名老人發放了慈善醫療補助;187萬元為17家邊遠養老院改造鍋爐。支出660萬元,資助了22所高校的2200名貧困大學生;為458名唇腭裂兒童免費手術;資助外地貧困學校368萬元等。
捐贈救助查詢網站明年啟用
唐崟表示,今年是慈善事業受質疑最多的一年,慈善協會將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近期將對各區縣慈善協會財務人員進行培訓,并建設慈善捐贈信息公示系統,推動透明慈善。
市慈善協會目前正與有關公司合作,開發建設市慈善協會捐贈及救助項目查詢的網絡平臺,建設網絡在線的捐贈、救助查詢系統。屆時,市民可隨時上網查詢捐贈信息和救助情況,每一筆善款做到有據可查。該查詢系統有望在明年下半年上線運行。系統建成后,將首先錄入2011年捐贈信息,再逐步對往年的捐贈信息進行補錄。
目前,市慈善協會接受社會善款后不提取管理費。“市財政每年向市慈善協會撥付工作經費,但目前已連續兩年遞減5%,2012年的金額為220萬元。”唐崟介紹。據悉,市慈善協會現有工作人員20多名,社會招聘人員的收入參照事業單位但無各類獎金,協會負責人為零報酬或僅領取千元左右的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