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揚中市民黃先生碰到了一件讓全家都無比“郁悶”的事情:與兒子同校、中考分數低一點的三名同學,都被江蘇省揚中高級中學統招錄取,自己的兒子卻落榜了。為了能進這所當地的名校,黃先生不得不掏出3萬元“購買”擇校入學資格。(7月2日《揚子晚報》)
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對多年來以分數論英雄的教育體制來說,無論小考、中考還是高考,一分之差,很可能改變一個考生的命運,多一分,就能金榜題名;少一分,只能名落孫山。
照分數從高到低依次錄取新生,天經地義,畢竟“游戲規則”就是這樣。可是,讓黃先生全家無比郁悶的,恰恰就是他兒子報考的揚中高級中學壓根未照這個套路出牌,一個“四舍五入”,把他兒子“舍”在公費之外,卻把比他兒子分數低的同學“入”到公費之中。
遇到這種情況,不單黃先生全家郁悶,誰都會郁悶,如此“四舍五入”,實在讓落榜的高分考生不大容易接受。
有關方面口口聲聲9個600分的考生“總分相同”,其實并不相同,這樣的說辭根本站不住腳。別說黃先生的兒子分數比600分多0.4分,哪怕就是多出0.01分,是不能和600分劃等號,更遑論那幾個不足600分靠“四舍五入”變成的600分,即便599.99,也該排在黃先生的兒子后面,應該以原始分數為基礎,由高到低錄取,而不能以“總分相同”相提并論。
“四舍五入”使高分落榜、低分上榜,何談公平、公正?這不單純是讓黃先生多掏錢還是少掏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損害了統招錄取的公信度。不管咋說,有關方面如此“四舍五入”錄取考生,實難讓人心服口服。
涉及廣大考生切身利益的統招錄取工作,必須有錯必改、有責必究,如果聽之任之,豈不錯上加錯?這到底是純屬意外的偶然事件,還是有誰精心導演策劃?很有必要厘清事實,還原真相,好好說道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