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公務員招錄如何管住“第三只手”

2012-03-08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據人民日報報道,國家公務員局日前公布了近3年國家公務員考錄數據分析結果。數據顯示,2011年度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錄用了1.5萬余名公務員,來自普通家庭的達87.1%;2010年度錄取1.4萬人,比例為93.4%。

    每年九成左右新進公務員來自“普通家庭”,進一步佐證了公務員考試的公正性。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類似的數據分析系首次發布,這將為界定公務員招考公正度提供又一個科學依據,體現出公務員主管部門加強公務員招錄管理、完善制度設計的良好初衷。

    公務員招錄改革以來,“凡進必考”已成制度性準則,然而,一些地方不時曝出的“蘿卜招聘”等違法違規行為,讓考試的公正性大打折扣。在每一起招考舞弊事件的背后,幾乎都能看到權力尋租的影子。山西長治考生宋江明,在當地公務員考試中筆試、面試均名列第一,卻因“體檢不合格”被拒錄。事后經山西省紀委介入,查實當地人社局副局長等10名工作人員存在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等行為。前不久,湖南漣源組織公務員招考,考生成績單上竟公然標出“市領導打招呼”、“家景好”、“副市長侄女”等字眼。公職人員利用職權為子女、關系戶“大開綠燈”,嚴重破壞招考公平,損害招考公信力。

    我國公務員招考有嚴格的制度規定,為何權力染指公務員招錄現象還是屢禁不止?權力在招考中充當“第三只手”,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公務員招考環節還有漏洞,一些機關單位和干部自認“肥水不流外人田”,從招考條件設計到面試,都不斷向干部子女、關系戶傾斜;二是對違規行為的懲戒力度不夠,一些地方對涉案人員棒子“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無疑是對違規行為的縱容。

    其實,新進公務員來自什么家庭并非關鍵,重要的是,招錄過程是否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這是公務員招錄的底線,任何觸碰者都必須付出法律和行政的代價,才能以儆效尤,遏制選人用人當中的不正之風,為公務員隊伍輸送高素質、講正氣的新鮮血液。

    在公務員招錄過程中,必須把權力關進籠子。當前,仍須進一步加大公務員招考信息公開。針對新進公務員“家庭背景”的數據分析還須進一步細化、制度化,并作為一個硬性指標要求各地方、各招考單位公開,公眾對于公務員招錄的監督將方便得多。與此同時,還應繼續完善招考制度設計,進一步縮小招考單位的自由裁量權,改進面試考官回避制度;對于那些通過權力尋租“混進”公務員隊伍的要堅決清退,對濫用權力者須嚴厲懲戒。如果每年公布分析數據的同時,能公示并處理一批作弊考生和造假官員,將產生巨大的震懾作用。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