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要用“開門改革”為養老制度“脫敏”

2012-07-27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

 7月25日,人社部還表示,在延遲退休討論中反映的觀點,表達了不同群體的多樣性訴求,使人社部更充分地認識到這一政策的“復雜性和敏感性”,延遲退休年齡將借鑒國外經驗,對不同群體采取差別措施,并以“小步慢走”的方式實施。(據《新京報》7月26日報道)

    據人社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介紹,延遲退休引發的激辯,只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遭遇的問題之一。養老制度改革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需要考慮的因素復雜多變,需要統籌的訴求千差萬別,其“復雜性和敏感性”確實需要引起高度重視。面對如此具有挑戰性的課題,如何才能在全社會敏感的關注中,順利推進相關改革動作,妥善協調好各社會群體的不同訴求,最終取得皆大歡喜的改革成果?答案恐怕還是要走“開門改革”之路。

    當前的養老制度焦點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對養老金“入不敷出”的質疑,有專業人士稱養老金缺口每年高達上萬億元,長遠期缺口規模更為驚人;其二,是對養老金“雙軌制”的質疑,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工資,比企業單位人員高出數倍,社會輿論普遍表示難以接受。在這兩個問題上,公眾有公眾的看法,社保部門也有自己的見解,見仁見智的爭議難以一言道盡。但是,從這兩個問題存在的激烈爭議中,可以清楚地看清一個不爭的事實:當前的養老制度確實遇到了無法忽視的挑戰,必須及時進行深刻、顯著的調整和改革,才能滿足絕大多數老百姓的養老訴求。

    說時容易做時難,養老金制度改革確實面臨諸多糾結的矛盾。既要保障勞動者適時退休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又要應對人口老齡化負擔加重的壓力;既要壯大養老基金的“塊頭”,又要避免加重勞動者的繳費壓力;既要盡快實現養老金領取的“并軌”,又要確保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有合理的出路;既要適應當前公眾養老的迫切需要,又要消化歷史遺留問題造成的負擔……解決這些紛繁復雜的問題確實令人撓頭,而要全面、徹底的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最大程度聽取公眾聲音才能摸清改革面臨的現狀,必須最大程度了解公眾的訴求才能找準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必須最大程度保障公眾的訴求才能獲得公眾的支持和理解。

    養老問題之所以敏感,一則是關乎絕大多數人的切身利益,二則是當前相關信息不夠公開,因為不理解、不相信就容易產生誤會和猜疑。所以,社保等部門在推動養老制度改革過程中,必須向公眾“敞開大門”,以制度制定者與公眾的良性互動,來確保制度走向與公眾訴求之間逐漸一致、協調。正如人社部所表示的,許多國家在調整退休年齡時都要預先若干年向社會公告,我們希望每一項重要的養老制度新政在草擬時就公開征求民意,以集思廣益的模式開拓改革思路,以廣開言路的模式取得意見的統一,終究會在現實和理想之間搭建一座合理的社會養老平臺。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