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該為踉蹌的醫德搭個“支架”

2012-10-16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

  我國著名心血管專家胡大一在第23屆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上表示,“今天大家都非常迷信支架,崇拜搭橋。它對急性心肌梗死非常有效,但根據現在的統計資料,一半的支架都不靠譜兒。因此,在穩定的情況下,我作為心臟科大夫不建議做支架。”(10月14日《中國青年報》)

    其實,有關心臟支架背后的過度醫療以及醫德不堪,早已不是秘聞。一旦有心臟疾患,很多醫院和醫生,都會推薦搭支架,以致這樣本來屬于高端和精密的手術,如今漸有泛濫之勢,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每臺心臟介入手術平均使用約1.6個支架,依此推算,2011年中國介入支架使用量超過65萬個。

    伴隨如此大的支架數量,則是隱匿其后的暴利現實。正如全國政協委員董協良提到的那樣,安裝一個心臟支架,患者要支付比出廠價格高數倍甚至十幾倍的錢。一個國產的心臟支架,出廠價不過3000元,可到了醫院便成了2.7萬元;一個進口的心臟支架,到岸價不過6000元,到了醫院便成了3.8萬元。

    反思這樣的不堪局面,踉蹌的醫德難辭其咎,在利益和患者的健康面前,很多醫院和醫生將患者利益放逐。表面上看,這似乎是一件“周瑜打黃蓋,愿打愿挨”的事,但其背后,則是醫患關系和醫患互信的對立與裂痕,是以藥養醫、以器械養醫成為醫生收入主要來源的不爭注解。

    剔除心臟支架之類的過度醫療以及暴利醫療,當是醫德重建和衛生監管的當下必須,唯有嚴肅監管,醫德回歸,方有可能革除暴利和過度的醫療行為。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