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評論:兒童發展不可過度依賴指南

2012-10-20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為扭轉超前教育等不正常現象,教育部近日公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學前孩子的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成長設定了“階梯狀”標準,該指南贏得了不少贊同,也招來了一些非議。

    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成風,呼吁治理聲時有耳聞。其實,作為直接參與者,家長和老師何嘗不知“拔苗助長”的弊端,誰不希望孩子快快樂樂成長,輕輕松松成才。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優質教育資源的緊張,以及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龍思想,幾乎每個家長又都身不由己陷入攀比的迷茫,恨不能讓自家孩子成為“天才寶寶”、“全能兒童”,唯恐“輸在了起跑線上”。這個時候,教育部出臺《指南》,給出一些指導性標準,讓家長和教師們作為參照,給這股風氣剎剎車,倒也不錯。

    不過,《指南》畢竟只是一個參照,不可過度依賴,其中一些條款本身也顯得理想化,有待斟酌。如不少網友打趣的那樣,一個成年婦女都可能跟著陌生人走,一個大學生都對父母的辛勞置若罔聞,卻讓一個三四歲娃娃做到,標準是否忒高了點?而且,什么程度算體諒父母辛勞,什么程度算懂得接受不同意見,不同孩子會有不同表現方式,本身也很難判定。

    幼兒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強調都不為過。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尤其是幼兒,表現存在差異很正常,切忌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在教育和引導孩子時,必須尊重差異、因材施教,給走得快的孩子充分的發揮空間,給走得慢的孩子足夠的等待耐性,這點我們應處處注意、時時謹記。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