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肯德基"速成雞"再曝隱患,真相何在

2012-12-08  來源: 新華評論
[字體: ]

 記者在河北承德、秦皇島、山東昌邑等地持續多日的實地調查發現,肯德基所用原料——45天“速成白羽雞”,從雛雞進入雞場,到肉雞出欄屠宰,多個環節暴露出安全隱患。在肉雞流入市場至關重要的動物檢驗檢疫程序中,部分地區甚至存在“走過場”的情形。在河北、山東等地,甚至花錢就能買到動物檢疫合格證明。(12月6日《每日經濟新聞》)

    前段時間,肯德基“速成雞”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人們紛紛質疑:“45天就長成”的雞到底能不能吃?為了平息輿論的質疑,肯德基官方微博兩次聲明,稱“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山西粟海集團在白羽雞的養殖過程中有違規操作現象”,“白羽雞45天成長周期屬正常現象”。

    肯德基“速成雞”似乎倒成了“妖魔化”的受害者,但事實未必如此。《動物檢疫管理辦法》明文規定,“出售或者運輸的動物、動物產品經所在地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官方獸醫檢疫合格,并取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后,方可離開產地。”

    事實卻是,在流入市場前,肉雞的激素、藥物殘留等檢測環節存在“走過場”情形,更離譜的是,養殖戶只需花錢就能買到動物檢驗檢疫合格證明,在一些地方,檢疫部門收取的費用還有統一的標準,比如在昌邑,檢疫6000只雞以下的數量,則每只雞要繳納6分錢,如需檢疫6000只以上的數量,則每只雞要繳納4分錢。

    法定的檢疫合格證明,竟然被檢疫部門暗地里拿來叫賣,相比45天速成,監管的“速成”更令人咋舌,也更讓人擔心。如此檢驗檢疫下的“速成雞”,究竟有多少安全性可言?

    國家制定嚴苛的檢疫標準,顯然是為了保障消費者生命健康安全。作為監管部門,理應嚴格執行相關的標準,對食品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測檢疫,確保消費者的安全。針對肯德基“速成雞”事件,我們期待獨立的第三方介入調查,盡早還公眾真相,更重要的是,需以加大問責倒逼監管腳踏實地。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