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魚翅造假事件能就此搞壞魚翅的名聲,以以惡制惡的不正常方式,達到人道和環保的目的,當然了,從遏制人類虛榮、自私的角度看,這種辦法是無奈的甚至是滑稽的。
據媒體報道,目前市面上的魚翅,用人工合成者充當真魚翅,已經是半公開的秘密,北京,作為全國最大的魚翅消費市場,每天的魚翅消費額接近1個億。也就是說,其中一半的錢,沒能吃到真的魚翅!這應該是迄今為止最值得寬慰的造假事件了,因為在這種造假中,有一半鯊魚的命得以幸免。
魚翅就是鯊魚的鰭,因為鯊魚本身價值不高,所以捕撈者一般都是切下來鯊魚鰭,取翅針之后,再將失去了鰭的鯊魚的身體扔回大海。沒有游泳工具的鯊魚,就像失去了的四肢的人一樣,很快就會因此而死亡。根據聯合國食物和農業組織提供的資料顯示,全世界每年有1億多條鯊魚和其他的鯊類魚,就是因為人類對魚翅的消費而死亡的。更重要的是,鯊魚是海洋中的頂級捕食者,是海洋生物“食物鏈”中重要的一環,在保持海洋生態平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旦鯊魚的數量減少,就會威脅到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
吃魚翅違背人道,傷害環境的道理多次報道過,但魚翅的消費始終照舊甚至愈演愈烈,越來越成了人們身份、排場的標志,而對鯊魚以及由此帶來生態問題的保護,也止于姚明等明星做的“沒有市場就沒有殺戮”的公益廣告,比起消費的剛性來說,這種公益的教化太軟弱了,也難怪鮮有收效。
雖然從市場規則,守法經營的角度看,魚翅造假同樣是在欺詐消費者,同樣在非法地牟取暴利,但換個角度想, 誰讓被欺騙者非要無情地消費一個無辜的生命呢?非要將自己的虛榮建立在破壞環境的基礎上?也是一種咎由自取吧。
吸煙可以致癌,有害健康,但因為香煙的生產可以拉動經濟,所以不可能以法律限制香煙,只能靠人們自身認識的提高,落伍者就要受到疾病甚至死亡的回報。與此不同的是,魚翅在沒有法規限制消費的時候,消費的后果沒有吸煙那么殘酷,所以,魚翅被曝出造假,可以算得上是好事,從情感上講,這種被欺詐,也算是應有的回報吧。
如果人類還在為了商業目的,為了一己之快,不舍得用法規限制這種有害于生命和生態的消費,我倒希望魚翅造假事件能就此搞壞魚翅的名聲,以以惡制惡的不正常方式,達到人道和環保的目的,當然了,從遏制人類虛榮、自私的角度看,這種辦法是無奈的甚至是滑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