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還有多少部門“看人下菜碟”?

2013-01-17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一家中央媒體記者就蘭考孤兒火災事故采訪相關政府部門,兩度傳真得不到回應,十五通電話追問,工作人員稱無法答復,甚至連相關領導的辦公電話也不能告知。

    這樣的冷遇,相信許多當過記者的人都曾體驗過。時下一些部門對媒體“看人下菜碟”的現象十分普遍,對于來“挑刺”的媒體,先看對方級別,采訪與被采訪變成了 “亮肌肉”,來頭大,不得已就買你的賬;來頭小,睬你都傻。在中央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實施的背景下,發生這樣的事,似乎有點意外。事情的經過也許的確是接電話的人不知所措,怕給領導添麻煩,才讓記者吃“閉門羹”,但作為職能機關內部工作機制和流程的不健全,實際反映出的是公共權力部門缺乏接受媒體監督的意識,是一種習以為常的權力傲慢。

    媒體采訪蘭考孤兒火災事故之所以遭到冷遇,有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有關部門眼里,這樣的壞事屬于所謂的“負面新聞”,因此想方設法要捂,挖空心思要擋,希望能悄沒聲息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實,“負面新聞”的概念如果不是錯誤的,起碼也是不夠科學的。一個地方、某個行業發生這樣那樣的事件,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受到媒體的關注,內幕得以揭露,原因得以剖析,責任得以追究,不僅滿足了公眾的知情權,同時對吸取教訓、防范和避免類似情況起到了警示、借鑒等毋庸置疑的“正面”作用。即使這樣的報道客觀上對當地政府或主管部門的形象造成了一定影響,它也遠輕于藏著掖著對政府公信力的損害。須知,世界上所有的政府都是有缺陷的,要彌補缺陷,首先需要發現缺陷,而媒體恰恰扮演了這個發現者的角色,從這一點來說,那些客觀真實的“負面報道”,從更大的范圍,從改進工作的角度,正是社會文明進步所需要的不可或缺的“正能量”。

    在最近召開的中央宣傳工作會議上,中央領導強調要樹立“問題意識”,“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提出要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直面問題、研究問題、回答問題,積極推動問題的解決。這是對新聞報道一種與時俱進的要求,是新聞媒體履行“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職責的應有之義,是實現主流媒體的“輿論場”與民間“輿論場”的交叉重合,贏回話語權,增強影響力的根本。強調樹立“問題意識”,意味著開展輿論監督成為更加受到鼓勵的一種舉措,成為媒體的一種常態。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部門如何樹立正確的“媒體意識”,是適應新時代、新環境施政和執政的必然要求。

    當下針對互聯網的普遍應用,不少政府部門都進行所謂提高對媒體“應對能力”的培訓。這種“應對”思維實際上是把媒體監督當成了“添亂”。中央媒體對蘭考孤兒火災事故的追問,正是對問題的“直面”和“回答”,相反,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的言行,則表現出與這種“問題意識”明顯的不接軌、不合拍。因此,正確的“媒體意識”首先是一種實事求是善待媒體的服務意識,是一種合作的開放心態,而不應是應對的封閉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體現出權力部門對于接受監督的自覺,才能與媒體的“問題意識”形成良性互動,體現在人民利益問題上的一致性。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