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五一”將至,聽取“漲”聲一片?

2013-04-26  來源:長沙晚報
[字體: ]

“五一”快到了。

    各大景區像過年一樣,門票價格“漲聲一片”。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4月24日報道,五一小長假來臨,國內多處知名景區紛紛漲價,最高漲幅高達167%。消費者質疑,景區門票“三年不漲”咋變成了“三年必漲”?動輒一兩百元的門票價格,著實讓大家"玩不起"。

    對游客來說,一年當中,好不容易有這幾天假期可以出去游玩,偏碰上景區漲價,無論景區再怎么解釋,未免總有點被趁火打劫的感覺。但是對于景區的市場投資人來說,他們似乎也可以從市場經營狀況方面給出足夠的理由。因為實際的情況是好多景區在平常客流量并不是很大,一年之中,好多就是指望著“五一”、“十一”這樣幾個小長假、大長假,來賺取一年當中需要賺取的利潤,此時不漲更待何時?

    集中噴發的需求共同指向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現行的集中放假制度,全國一盤棋,要上班都上班,要放假都放假。這其實也給了景區集中漲價的“可乘之機”。

    如果游客不是在“五一”小長假之類的時間段集中出游,而是可以全國性地分散在不同的時間段,或許景區也就失去了在小長假集中漲價的市場基礎。我們一直在說的年休假制度,就是這樣一個辦法。只可惜年休假制度在很多單位都是有名無實,國務院最近頒布的《旅游休閑實施綱要》更是明確要到2020年才可以基本落實年休假制度。這個早在幾年前就被頒布實施了的休假制度,對很多人來說,敢情原來一直就是紙上的餡餅,不但單位沒當真,就連態度一向很模糊的主管部門自己也沒當真,這次更是明確了雖然幾年前就規定了要這樣辦,但是要辦成還得“等待七年之癢”。

    這就是各大景區不顧民意,敢肆無忌憚宣布要在“五一”小長假大范圍漲價的市場基礎和社會基礎。因為一般的國民只有這幾天游玩的機會,人家敢漲價,就不怕你不把錢乖乖送進人家口袋。而且從景區承受能力來說,在五一漲價,客觀上也未必不是景區自我調節的一種表現。

    一個相對自由的“休閑社會”,應是衡量人民幸福指數高低的重要指標之一,而像在“五一”、“十一”這樣趕鴨子一樣集中出游,花更多的錢、享受更擁擠的服務,無論是對游客來說,還是對景區來說,都難言有雙贏的結果。張軍瑜 原題:景區漲價與“休假之惑”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