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從"互扇耳光"到"結拜",演哪一出?

2013-05-09  來源:人民網
[字體: ]

 淅川縣委統戰部一干部帶客逛景區求免票時,與景區門衛發生爭執,雙方當場互摑耳光,事后為求平息,該干部竟拉著對方要求拜關公結弟兄,遭到拒絕。(5月6日,大河網)

    事件前后過程一波三折,看點頗多,尤其令人稱奇的,是這位縣委干部的善變,疑似得了“變臉術”真傳:

    一變:“冷”“熱”相劑。身為宗教局工作人員的男子,于5月3日下午一點半帶3人來到位于倉房鎮的香嚴寺韋馱殿景區,要求免票進入寺院,顯系違規,檢票員井保成拒絕數人入內沒錯。長達20分鐘仍無“共識”之下,該男子不僅拒不買票,反而電話“求救”后被證明是淅川縣委統戰部干部的方云飛說情。上班時間就在眼前的方云飛,不顧縣城距離倉房鎮的65公里之遙,呼嘯而來,拍馬趕到。方某的“說情”,當既有權力打壓,又有欲有求于人的軟語溫存,對二者分寸感的拿捏定然十分到位。

    二變:“冷”之不足,輔之以暴力。井保成的最終妥協當責,但此后的表現無可異議:井保成拉著方云飛,埋怨宗教局把景區牌子用紅漆涂抹得不像樣,并讓方某現場察看。就在要求過程中,方某極不耐煩,猛然摑了井保成一記耳光。

    井保成之所以追問方云飛,標牌被涂毀是前因。這一記耳光,于私于公都太過無厘頭:于私,是井保成的“方便”,讓方某等人的不當得利實現,卻沒贏來一顆感恩之心;于公,反映問題急需解決:5月2日晚上,景區確有兩塊價值兩千多元的標識牌被縣宗教局用紅漆涂毀。令人遺憾的是,以陪朋友游覽為“主業”的方某,沒有任何心情兼顧一下自己的工作職責。

    這個不耐煩,是嫌惡井某拒朋友入內的不識相?害自己多跑了一趟,添了煩惱,失了面子?游覽興致正濃,井某卻以工作相擾,太沒有眼神頭?不論哪一種情狀,都是一種蠻橫無理,于人于工作,都是一種冷漠與不屑。

    三變:由“冷”轉“熱”。挨了巴掌的井保成并不示弱,竟也瞄準方某的臉皮反手扇將過來。不僅如此,井保成還叫來同事,纏住方某非要去見縣長,更戲劇性的一幕就此拉開。

    覷人如無物的方某,心頭原來有個“怕”字。觸犯了眾怒已夠喝一壺,而“非要去見縣長”的動議更是點中命穴,強勢的方某就此散了身架。以“官位”為動力,借“官威”耍橫,卻可能遭遇“官帽”傾頹的風險,可怕。

    當此危急存亡之秋,為免于不可收拾,急于將事態抹平的方某,以超乎常態的想像力,以挽狂瀾于既倒的魄力,竟然想到了有著濃厚封建色彩的“義結金蘭”,拉著與自己剛剛相互賞賜了耳光的井保成進殿,欲拜關公結為“義薄云天”的兄弟。

    作為具有人文色彩的禮儀習俗,沒有血緣關系的人結為兄弟,前提是志趣、性格等高度趨同。結拜當以真誠互信為前提。情急之下的方某,其“滅火”之舉顯然與真誠無關。瞬間將陰雨連綿的面部轉為陽光燦爛,讓人嘆為觀止。

    四變:由“熱”轉“冷”。“我才不與你這種人結兄弟!”方某的結拜動議理所當然地遭遇井保成拒絕。眼看結拜無望,深知顏面失盡事小、風險化解事大的方某,事件曝光后拼力推責:自己雖然先動了手,但原因在于對方罵了他;而事后拉對方拜關公,不是要結拜,而是讓對方賭咒是否罵了人。作為縣委干部,移植市井無賴的賭咒發誓方式,足證意亂神迷。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