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投資1383億元的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又稱“蘭新高鐵”,目前正在緊張建設中。然而,這樣一條投資過千億的高速鐵路,其部分設備的招標卻遭到諸多質疑。面對“沒有嚴格執行、沒有燃弧報告、沒有業績證明”等等如此明顯的招標硬傷,中鐵建電氣化局集團最后得出的結論竟是程序、流程“依法合規”,并且信誓旦旦為擬中標企業作了“不會留下安全隱患”的背書。(6月7日《經濟參考報》)
而另一則消息是,6月9日上午,原鐵道部部長、黨組書記劉志軍涉嫌受賄、濫用職權一案,將在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開庭審理。
鐵路部門歷來就是腐敗的高發區,而至最高領導劉志軍案件以來,鐵路部門的各級領導應該慎之又慎,何以上千億投資的“蘭新高鐵”又會出現招標問題呢?
“蘭新高鐵”招投標到底是什么樣的問題,必須弄清。投標人有無串通投標?如何弄虛作假的?有無行賄等違法行為?又是如何出現、如何實現的?
招投標領域其實早已經成為貪污腐敗的重災區,“認認真真走過場、規規矩矩假招標”是招投標業內自嘲自諷的口頭禪,然而在高鐵建設領域的很多招標則連最基本的“走過場”都走不好,大多破綻百出、漏洞頻現,這樣的“帶病招標“讓人為高鐵今后的運行安全揪著一顆心。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嚴重的問題?
當前,我國高鐵正處于快速建設發展時期,一些對安全潛藏的風險必須引起相關部門足夠的重視。這些屢屢出現的招標硬傷,不知道要給蘭新高鐵帶來多少安全隱患、埋下多少定時炸彈,其背后肯定潛藏著貓膩,絕不排除一些內部人士存在腐敗行為。
其實眾所周知,高鐵建設領域的不少項目少則數千萬元多則數億元,在蛀蟲們的眼中,這是一塊大得不得了的肥肉,誰不想啃上幾口呢?不知道還有多少劉志軍們,在利益驅動下,置法律于不顧,敢于鋌而走險,至于違法違規者,肯定不在少數,正因為如此,“蘭新高鐵”招投標最終就演變為一場蛀蟲們利益均沾的盛宴。
截至《經濟參考報》發稿時,中鐵建電氣化局集團副總經理馮學彬、宣傳部部長趙守民分別打來電話稱,公司已經決定對存在問題的標段開展重新招標等工作,已簽合同將按照有關規定廢止。
改正錯誤值得表揚,然而,簡單的重新招標肯定不能解決問題,愚以為,必須徹查此事,方是真正的改正錯誤。
只要解開這背后的利益鏈,或許一切都會真相大白。是誰主導的此次招投標?一些企業認為中標候選人根本不具備招標設置的硬性條件,并多次向招標人以及業主方投訴。何以中鐵建就能置若罔聞呢?更耐人尋味的是,西門子公司連最基本的條件都不符合,招標方為什么還會接受他們的投標,并評為擬中標單位呢?要重新招標,那么,中鐵建的這次招投標成本是多少?誰又為此負責呢?
鐵路部門的一只大老虎倒下了,人頭能不能保住還在兩可之間,鐵道部也因此而被撤并,何以如此大事就不能警醒中鐵建的相關領導呢?
其實這一切,要是由中鐵建自己來解答,可能永遠是一個迷。中央提出老虎蒼蠅一起打,筆者以為,此事應引起有關部門重視,懇請紀委、監察部門盡早出動,相信這絕不會是一只小小的蒼蠅,或許也是一只大老虎在作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