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紅會不想被誤解,改革就得動真格

2013-07-19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紅十字會在國內外做了很多人道事務,可謂負重前行。但現在依然有人把郭美美與紅會劃等號,這不理性,也不公平。”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趙白鴿說,大家對人道的概念缺乏了解,更不知道這個人道組織做了哪些事情。在她看來,中國紅十字會是目前最規范的社會組織之一,而“郭美美事件”傷害的不僅僅是紅會本身。(7月17日新華網)

    作為紅會當家人,趙白鴿為紅會說幾句“公道話”可以理解,而且其說法也有一定道理。不僅如此,趙白鴿也有反思,在訪談中說,郭美美事件啟示我們,應該把一切真實情況告訴公眾。此話可謂點到了要害,一個規范的社會組織將真實運行情況公之于眾,接受社會的廣泛監督。特別是做到財務最大程度公開,提高運行效率和透明度,對于社會組織的公信力至關重要。

    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回顧起來,上任兩年來,趙白鴿力主紅會改革,曾誓言“三年不改‘黑十字’印象就辭職”。但迄今為止,紅會所受到非議依舊不少。以三個月前的四川蘆山地震救助為例,紅會再次成為眾矢之的;而在此之后關于郭美美事件的再調查不了了之,也然公眾感到失望……所有這些都表明,紅會離規范的社會組織之一恐怕還有不小的距離。紅會如果不想長期被誤解,就必須主動加快改革,以回應社會的質疑和期待。

    當公眾將眼球和精力都集中到紅會身上時,還需看到,中國慈善公益組織整體發展狀況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紅會身上的問題其實是中國慈善組織的一個縮影。只要涉及到錢的地方必然與權力產生聯系,無論政府背景的紅會還是民間組織,都可能產生腐敗和低效率。無論是具有行政背景的紅會,還是其他民間組織,在執行能力、財務公開、信息透明方面做得都不夠正規和完善——但這些不是紅會拒絕加快改革的借口。

    正是因為作為最具代表性的慈善公益性組織,紅會問題眾多,改革具有標志性意義,推進紅會改革才顯更加迫切。與此對應的是,近年來,壹基金、鄧飛的免費午餐項目因為其專業的操作、公開透明的保證,贏得了很多人的信任和支持。這些組織或個人的努力證明,紅會只要這么做,同樣可以得到信任。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從上至下規模最為龐大,實際行政地位也最高的公益社會組織,紅會的改革重要性不需要再說。需要的就是加快改革,讓紅會早日真正成為最規范的社會組織之一,讓紅會成為社會組織治理經驗的典范,以推進中國社會組織的長遠發展。

    應意識到,紅會改革是否能順利完成,不僅僅是趙白鴿一個人的決心、努力及紅會自身能決定的。包括紅會在內的中國慈善基金會組織的各種問題,歸根結底是行政化造成的。公益慈善基金會行政化的運作保證了捐贈的統一和穩定,但破壞了整個慈善捐贈的環境,導致了不公平競爭,以至于自身沒有動力和意愿朝著規范的方向邁步,效率低下、尋租和腐敗重生。

    在監督和敦促紅會加速改革的同時,必須要求相關部門從根本上為慈善公益組織發展解開束縛,營造良好環境。唯有如此,才能從整體上提升中國公益慈善組織的發展水平。當中國的公益慈善組織發展環境得到改善,越來越多的公益組織治理能力提高、透明度和其他能力被信任,紅會必然感受到壓力,也會倒逼其加速改革。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