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節日吃喝的“某”單位到底姓啥名誰?

2013-10-09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國慶長假期間,浙江省委正風肅紀工作小組到基層暗訪“公款吃喝”。10月3日,正風肅紀小組在諸暨市一家農家樂查閱相關用餐記錄后發現,諸暨市某鎮政府有工作人員當日中午在此吃飯,當餐消費1078元,并簽名掛賬;省某國企在此消費650元;某國企諸暨市有限公司在此消費1660元。10月2日,諸暨市某局在這家農家樂消費880元。(10月8日《北京青年報》)

    去年12月初,中央出臺八項規定嚴禁公款吃喝等鋪張浪費行為。今年9月初,中紀委要求堅決剎住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費等不正之風,并公布舉報方式,但是依然有部分地方和部分單位頂風違紀,大吃大喝。在這種情形下,像浙江省有關方面這樣節假日到基層暗訪,對于有效遏制公款吃喝無疑很有必要。

    不過,有關方面通報國慶長假期間暗訪情況,對于被發現存在公款吃喝現象的單位用的都是“某”國企、“某”局等稱呼,而沒有直接曝光相關違紀單位的名稱,則讓人感到遺憾。其實,對于頂風違紀大吃大喝的單位,沒有必要替其隱去名稱,而應直接曝光,如此才能起到更好的震懾效果。

    實際上,在現實當中,不少存在頂風違紀大吃大喝行為的單位,既害怕被有關方面發現受到查處,更害怕其浪費財政資金與納稅人稅款行為被曝光,從而令其陷入“萬夫所指”當中。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對存在頂風違紀大吃大喝行為的單位及其責任人進行懲處的同時,通過新聞媒體將這些單位的名稱與責任人的職務、姓名曝光,更有利于增強查處的威力,促使那些意欲大吃大喝的單位有所收斂,而不能心慈手軟,還照顧他們的顏面。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