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導春晚會挨罵”是實話實說

2014-01-23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近日,央視馬年春晚總導演馮小剛再次現身網絡平臺回答關于馬年春晚的提問。馮小剛稱導春晚本就是挨罵的事,“罵春晚”現在漸漸也成了一種習慣和時尚。對于馬年春晚團隊,馮小剛直言不僅演員新人多,整個團隊都很年輕,“在春晚團隊里借不到花鏡”。(1月20日 《京華時報》)

  備受詬病的春晚會不會因馮小剛擔綱總導演而“馬上有驚喜”,民眾對步入而立之年的馬年春晚充滿期待。但正當人們翹首企盼拉開馮氏春晚神秘面紗之際,馮小剛一句“無論春晚弄成什么樣都會是挨罵”的直言,讓人頗有幾分意外。在筆者看來,無論馮小剛的“挨罵”說緣自過謙或不自信,準備“挨罵”都不失為明智之舉。

  “導春晚會挨罵”是一句實話。30多年來的春晚慣例,承載著人們歡樂、團圓的喜慶情結,成為億萬國民不可或缺的“年夜飯”,但近年來也因質量、品位等問題飽受爭議。因為“如何辦春晚”是一個見仁見智、眾口難調的“燙手山芋”,不同社會群體的觀賞水平和娛樂訴求千差萬別,想實現“各個年齡段都照顧到”的導演目標并非易事。在各有側重、各取所需的語境下,“挨罵”似乎不可避免。而“年年挨罵年年辦”就是時下春晚必須直面的現實國情。

  喜新厭舊是一種普遍的人類情感。為了迎合人們推陳出新的心理訴求,大膽啟用年輕人、新面孔,成為馮氏春晚的一大亮點,以至于讓馮小剛“在春晚團隊里借不到花鏡”。其實,春晚不僅是為人們營造春節歡樂氛圍的娛樂盛宴,更是引領和提升人們鑒賞能力的文化載體。春晚優秀節目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佳句被人們廣泛引用調侃就是作證。從這個意義上說,放棄老面孔,啟用年輕人,無論演技如何,都勢必為馬年春晚的“挨罵”減壓。

  更為關鍵的,馮小剛預先拋出“挨罵”說,也是在降低人們對馮氏春晚的過度期待。常言道“愛之愈深,恨之愈切”,過高期待值的行為往往會導致更為失落的結果。與往年對春晚的過分炒作、吊足人們胃口不同,馮氏的低調宣傳甚至坐等“挨罵”,頗顯務實與理性。而基于較低期待水準的平凡行事,則往往會產生先抑后揚的不同凡響。這或正是馮小剛以退為守的“聰明”之處。

  其實,對于已經辦了30年的春晚,把“升級版”的期待押寶在某一名人身上未必靠譜,集思廣益才會趨向成功。標新誠可貴,立異何其難。難怪馮小剛坦言,“這么多年下來,它已經成為了一個新民俗,想改變它的任何一個部分,都很難”。人們對馬年春晚可以期待,但不必求全責備。“挨罵”也是愛,學會在“挨罵”聲中前行,盡力求取“最大公約數”,當不失為春晚主事者實事求是的明智抉擇。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