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叫停奢華晚會是合國情順民意之舉

2013-08-16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觀點提要:

    在全國上下倡導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大背景下,五部門對奢華晚會集中“亮劍”,無疑是合國情順民意之舉。經濟發展了,財政有錢了,辦一些該辦的活動不是不可以,但不顧地方財力,不顧實際條件,拿納稅人的錢肆意揮霍、做門面功夫,顯然極不足取。相對于看大而無當的晚會、過一時熱鬧的節慶,老百姓更關心的是自己切身的實實在在的問題。誰能在這些方面有所作為,多辦實事,讓老百姓得到實惠,群眾才會覺得你有思路、辦得好,否則就是瞎胡鬧。

    日前,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審計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發出通知,強調制止豪華鋪張,提倡節儉辦晚會,嚴格控制黨政機關舉辦文藝晚會。通知要求,各地黨委政府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節慶觀,帶頭把制止豪華晚會和節慶演出作為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杜絕鋪張浪費的一項重要任務,切實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在全國上下倡導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大背景下,五部門對奢華晚會集中“亮劍”,可謂正當其時。尤其是給黨政機關辦晚會立出規矩,對利用財政出資請“大腕”劃出紅線,更是抓住了當前老百姓批評集中的問題。從這個方面入手,狠剎奢靡之風,無疑是合國情順民意之舉。

    奢華晚會的問題這些年十分嚴重。一個是過多過濫、貪大求洋,神話傳說、歷史人文、飛禽走獸、花鳥魚蟲、俊男俏女等都能拿來搞節慶、辦晚會,動不動就是大場面、大舞美、大制作,極盡恢弘奢華之所能。一個是相互攀比、爭先恐后,尤其是比拼明星大腕,似乎沒有巨星捧場,這晚會就上不了臺面,結果把行情炒得水漲船高,令人咋舌。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事兒經濟發達的地區愛搞,一些貧困和欠發達的地區更是熱衷,甚至還出現過大搞攤派,勒緊褲腰帶也要過節辦會的荒唐一幕。民生之困與慶典之奢兩相對照,讓人百味雜陳,更給政府形象抹了黑。這些問題,直接看是鋪張浪費、勞民傷財,往深里看,很可能還涉及權錢交易、貪污腐敗。

    如今有一種說法是,很多地方官員患上了“晚會饑渴癥”。這里頭恐怕免不了“政績工程”、“面子工程”的利益考量,說到底還是政績觀出了問題。經濟發展了,財政有錢了,辦一些該辦的活動不是不可以,但不顧地方財力,不顧實際條件,拿納稅人的錢肆意揮霍、做門面功夫,顯然極不足取。地方政府為經濟發展“搭臺唱戲”無可厚非,只不過把寶都過度壓在搞節慶晚會上,現在看來絕非什么高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是要把有限的資金花在刀刃上,花在老百姓需要的地方上。一味去追求窮奢極欲,最終只會傷了民心。

    從奢華節慶晚會中,老百姓看到的不是太平盛世,而更多是作風問題,是奢靡之風愈演愈烈。相對于看大而無當的晚會、過一時熱鬧的節慶,老百姓更操心的是實實在在的切身問題。比如,自己的腰包是不是更鼓了、住房的條件是不是改善了、醫保的水平是不是提高了,等等。即便在文化領域,大家也是更關注具體、實惠、消費得起、對日常生活更有意義的文化項目。誰能在這些方面有所作為,多辦實事,讓老百姓得到實惠,群眾才會覺得你有思路、辦得好,否則就是瞎胡鬧,F在一些地方官員作風浮躁、急功近利,發展經濟也好,文化建設也罷,都愛搞好大喜功那一套,助長了享樂奢靡之風,對整個社會風氣也產生不良示范和影響。

    當前正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突出強調要除“四風”、轉作風。不論是地方政府,還是文化領域,都得老老實實、認認真真轉起來、改起來。從實際出發、從工作出發,問一問老百姓到底歡迎什么、需要什么,想一想老百姓究竟反對什么、痛恨什么,這樣才能找對問題、找好方向,也才能解決問題、革除頑癥。叫停奢華晚會,就是要狠剎不良風氣,禁一禁虛榮風、浮躁風、奢靡風,彰一彰務實風、節儉風、為民風,讓群眾看到真真切切的作風變化。

    到了今天,我國依然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1億多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人均GDP在世界排名還很靠后。我們沒有任何未富先奢的資本和底氣,艱苦奮斗、勤儉持家的老傳統決不能丟。常言道“奢靡之始,危亡之漸”,不管什么時候,奢靡之風興盛都不是好兆頭。再殷實、再富足的家底也經不起胡亂糟蹋,人口多、底子薄的國情更容不得大手大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非一日之功,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不可能憑空而來,我們惟有繼續克勤克儉,一步一個腳印去奮斗。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