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新華網評:深圳機場豈能參照“底線管理”思維?

2014-04-03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一場暴雨,又將深圳機場新航站樓的“漏點”暴露在公眾的視野之下。從3月30日開始,深圳機場新航站樓停車場積水深得沒過腳踝,深圳機場方面回應 稱,深圳機場已查出20多個漏點,“根據建筑業內相關標準,有1%左右的漏點是允許的”。言下之意,存在漏點的深圳機場“質量過關”了。

  且不論“建筑業內相關標準”對漏點的容忍尺度是否太大,單是深圳機場這種“自甘末流”的品味就有些讓人難以接受。一個標榜為“最美機場”的國際 機場,正式啟用才3個多月就接二連三出現漏雨問題,被網友戲稱為“航站漏”,機場方面非但不反省、不誠懇道歉、不總結問題,還牽強附會地去找什么“相關標 準”來為自己開脫,未免也太讓那些對之寄予厚望的人們失望了。

  據悉,深圳機場新航站樓于2013年11月28日正式啟用,僅在半個多月后的12月17日,該航站樓就因為受到冷空氣和暴雨的影響發生過嚴重漏 水事件,深圳機場方面當時曾表示由于結構復雜,防水難度大,但新航站樓的漏點控制在1%以內,完全符合標準。如今一場暴雨,深圳機場再次被“洗禮”,“機 場被水淹”、“機場成水簾洞”的照片被網友瘋傳。深圳機場最后給出的回應依然是:樓內有漏點20多個,在正常范圍,降雨對深圳機場航站樓內運行基本沒有影 響。

  我們不奢求深圳機場對漏點“零容忍”,但如此浩大的工程,至少應該向高標準看齊。拿最低標準來作參照,還僥幸認為自己“順利過關”,正是因為這 種“底線管理”的思維,才讓深圳機場方面對漏點和相關質量問題過于寬容,沒有拿出動真格的勇氣。這直接導致了在上一次的漏水事件暴露之后,雖歷時3個月, 深圳機場依然沒有把漏洞堵上,依然沒有給公眾一個合理的交待。

  據建筑防水專家介紹,深圳機場新航站樓表皮為雙層結構,形成了38000多個天窗,是北京機場的220倍,幕墻接縫數量是國家大劇院的60倍。 每一個天窗的泛水高度只有8公分左右,而鋁合金的材料本身就占了將近6公分,剩下的幾公分的泛水“已經不行了”,因此漏雨在所難免。如果專家的分析正確, 那么深圳機場方面更要反思了:當時干嘛建這么多天窗?就為了外表華麗、漂亮,而不管它的功能和質量嗎?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下,等而下之。深圳機場如果不能以高標準要求自己,認為自己只要比“底線”甚至“紅線”標準高一點點就是“過關”, 這樣的“底線管理”思維終究是要害死人的。望深圳機場先不要急著對網友照片的“真偽”和“角度問題”百般辯解,不要忙著喊冤,而是能夠以此次暴雨為鑒,對 建筑工程全面排查整頓,給百姓一個不再漏雨的國際機場。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