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處置危房,遲緩就是拿生命當兒戲

2014-04-06  來源:新京報
[字體: ]

在工程質量良莠不齊的背景下,一些城市的樓房尤其是老舊樓房的安全性令人擔憂。這些樓房的開發商或許會“消失”,但管理責任不能消失,為了居民的生命安全,政府必須承擔起更多責任。

  據新華社報道,4月4日上午,浙江省奉化市錦屏街道居敬小區第29幢住宅樓西側一個半單元的房子突然坍塌。事后,有多人被救出,其中1名女性經搶救無效死亡。

  在家里待得好好的,突然房子就塌了,這情形想想都覺得恐怖。一個無辜的居民,就這樣被日日居住的房子奪去了生命,讓人悲慟而又無語。如果不是發生在白天上班時間,傷亡可能更加慘烈。那么,這樣的慘劇何以會發生?

  原來,這幢有20年歷史的老樓,看起來是“突然坍塌”,其實早傳出很多危險信號。樓房里的住戶說,去年10月就發現墻角裂縫嚴重,并多次找政府 反映,結果不了了之。甚至就在樓房坍塌前幾分鐘,居民還在給媒體打電話反映房子問題。眼看著身邊的危險潛伏,隱患如影隨形,卻求助無門,此刻站在坍塌的房 屋廢墟前,那些居民該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當地官方也并非不知道這處危房。去年12月底,這幢樓就被鑒定為C級危房,按照相關規定,C級危房是“局部出現險情”,居民不用搬離,但樓房需 要加固。且不說鑒定完僅三個多月,就發生這么嚴重的坍塌,C級的鑒定是否準確,就算只要加固就能消除危險,為什么這么長時間拖著不辦呢?有居民說,加固方 案已經出來,只是安置價格談不攏才一直拖著。詳情是否如此,還不得而知,但如果加固來得更快一些,至少一死多傷的悲劇就不會發生。

  據了解,塌樓所在小區還曾是當地的“樣板工程”。“該小區開發商嚴格按規范要求進行小區規劃建設,多項工程榮獲‘甬江杯’及奉化市優質樣板工程稱號。”這么“優秀”的開發商建造的房子,20年時間竟然就存在這么大的隱患。真不知道那些“樣板工程”是怎么評選出來的。

  “樓倒倒”“樓裂裂”之類現象,近年屢見不鮮。就在發生坍塌的錦屏街道,2009年也曾發生類似事件。一幢5層居民樓突然倒塌,所幸住戶提前轉 移,沒有造成傷亡。事故之后,政府就要求各街道排查建造時間較長、年久失修的房屋,“一旦發現有危房就要求居民立即轉移,有質量問題的就地改造”。現在看 來,當年的承諾,并沒有轉化為積極的行動。

  這次坍塌事故之后,有網友評論說“進入建筑質量報復周期了”。這樣的說法,或許有些夸張,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工程質量良莠不齊的背景下,一些城 市的樓房尤其是老舊樓房的安全性令人擔憂。這些樓房的開發商或許會“消失”,但管理責任不能消失,為了居民的生命安全,政府必須承擔起更多責任。在危房的 鑒定上,標準寧可嚴一些,對危房的加固修繕,動作一定要快一些。在這方面多花一點錢,納稅人不會有意見。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