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假日辦”撤消了,網民紛紛調侃“以后除夕給誰打電話查崗呢?”一個全國性機構“為人民服務”了14年后被撤消,卻遭到民眾齊齊拍手稱快。這種尷尬說明一個問題:撤這樣一個機構,實在是民心所向。
“全國假日辦”之所以如此不受待見,恐怕主要跟這個機構最近幾年關于放假安排的兩大“奇葩”設計有關:一是“坑爹式拼假”,休息2天工作1 天又休息3天工作8天,前借后補的“拼假”安排被廣大民眾詬病不已、直呼“折騰人”“太坑爹”;二是除夕不放假,相關專家還辯稱這是恢復此前慣例、是一項 “隱形”福利,記者曾就此撰寫評論責問“春節多放一天假會怎樣”,網民紛紛跟帖表示“說出了心聲”。
吐槽和斥責背后,無非都是因為近年來的全國放假安排存在太多不切實際的問題。這些問題雖然可以用“眾口難調”“綜合考慮因素多”“權衡利 弊”等諸多理由來辯解,但有一點卻無法推脫:閉門造車、不接地氣,沒有真正聽取公眾的意見——即使2014年放假安排提前公布了征求意見的方案,但三個備 選方案本身都頗受質疑。
客觀說,“全國假日辦”這些年也并非一無是處。除了每年為大家的放假安排頗費周折、忍受批評之外,它最大的貢獻,正是引起了整個社會對“休假權”的更多認知。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在2008年起施行以來,“帶薪休假”這個詞匯開始越來越受到民眾的珍視,然而如何落實,卻需要時間和探索。《國民 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印發以后,民眾的“帶薪休假”期待有了時間表。這項制度的隨之落實,顯然需要成立更高層級的管理機構來統籌、協調, “全國假日辦”這一會議機制,自然也就到了“說再見”的時候了。
將居民的休假權落實措施,從每年年底的“臨時動議”提升為一項明確的制度設計,讓公眾看到了管理層的善意和決心。
不過,誠如有網民所言,這個機制的架構和方向依然存在一個擔憂:假日問題不僅僅是旅游和經濟的問題,還包括文化傳統等社會因素。所以,期待新的制度設計能真正回應民生期待,不要“換殼不換芯”,否則老百姓在過節度假的問題上,還得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