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送禮門”暴露出怎樣的“潛規則”?

2014-09-28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近日,一份“東莞山莊2011年中秋送禮名單”被曝光在多個網絡平臺,牽連出了當地公安、消防、勞動、食品衛生監督等多個部門人員。一份明碼標價的送禮名單,究竟揭示出企業與地方政府部門間怎樣的“送禮潛規則”?公款送禮的腐敗風氣如何根除?

    東莞山莊“送禮門” 各方表態:事情在調查中

    這份被曝光的名單以“東莞山莊2011中秋送禮名單”為抬頭,分為兩頁,除審核、審批者手寫簽名外,其余內容均為機打。名單中列有當地公安分局、派出所、市公安局、衛生監督所等11個單位,31名負責人及工作人員的姓名、部分職務及對應送禮金額。

    在金額一欄,用數字加字母的代碼形式表示,如“公安局分局魏局:1A;南城環保局陳局:2B;勝和派出所尹所:3B;食品監督局李偉:1B”。

    記者根據姓名與職務撥打其中一位仍在職的某消防部門領導的電話,一直無法接通,對方也沒有回復記者的短信。由于名單中涉及人數較多的是當地公安部門,記者26日聯系東莞市公安局新聞科,得到的答復是:已經獲知這一事件,并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的調查。

    東莞市紀委新聞發言人黃貴新告訴記者,市紀委通過網絡和媒體報道留意到這份名單,目前正圍繞名單上的人員和事件進行核查,如果情況屬實將嚴肅處理。

    公開信息顯示,東莞山莊地處東莞市中心區,占地面積近4萬平方米,是由東莞市旅游總公司按國際三星級標準投資興建的集商務、餐飲、娛樂、康體、會議為一體的綜合園林式酒店。山莊開業時間1986年,新近裝修時間2006年,客房總數150間。

    記者26日來到東莞山莊。該山莊地處東莞主城區繁華地段,緊挨東莞市體育館,對面是東莞市政府大樓。山莊目前已經停業關門,偌大的場院內只有3個保安看守,包括“茶文化會館”“水療健康中心”“麗駿國際會所”及山莊主樓在內的所有建筑均已大門緊鎖,人去樓空。

    山莊入口貼有通知:“本酒店即日起停業全面升級裝修,感謝新老客戶一直以來的支持與厚愛。不便之處敬請諒解!東莞山莊2014年9月22日”。

    幾個拿著小貨箱正匆忙離去的員工告訴記者,山莊今年來因為生意蕭條,酒店經營不下去,前段時間已轉手。員工拿回工資后都陸續離開另謀出路了。他們還說,山莊是一個很老牌的酒店,以前生意好的時候,很多當地政府部門接待都在此。

    資深酒店經理談心得:“廟里的菩薩哪尊都得拜”

    這一份暫無法查實的名單,涉及了公安、消防、環保、食品監督、衛生監督、文化執法和勞動等部門,暴露出企業和行政主管部門間可能存在的禮金往來,而酒店業年節送禮打點關系的行業生態由此也可見一斑。

    記者聯系到一位入行14年的某酒店經理,她告訴記者,公安、消防、食藥監、文化執法、稅務、衛生監督等部門,都能夠直接讓酒店停業,對于酒店來說“都是廟里的菩薩,哪尊都得拜。”

    據介紹,一家酒店開業前的規劃設計和建設裝修,都需要消防部門的驗收。酒店作為“特種行業”,許可證需要在地方派出所辦理。酒店的餐飲服務和客房服務由食品和衛生監管部門監督管理,排污需要符合環保局要求。如果有棋牌、KTV等娛樂服務,就要接受文化執法部門管理;如果酒店在馬路邊,那么就涉及交管局和城管局,要再掛個指示牌就會涉及交警大隊。

    而日常的管理檢查,也都有很嚴格的標準。這位經理舉例稱,酒店的洗衣房按要求需要消毒隔離,送洗的衣服也必須全密封帶回來;餐廳的廚房進菜、上菜、人員進出、垃圾等都要求獨立的通道等等。“酒店從空間和成本上考慮,都很難完全做到,真找你麻煩,任何一家百分之百的都會有問題。”她說。

    也正因此,執法過程擁有極大的彈性。“比如食品和衛生監管人員來檢查,化驗碗碟牙杯或者床單被罩等等,都是按照數量收費的。如果關系好,3個月或者半年檢查一次,有問題最多說兩聲;如果關系不好,每半個月就來一次,檢查化驗很多樣,那這個花費就差別很大了。”她說。

    而公安部門,無論是辦理員工的暫住證,還是處理酒店員工和客人發生的糾紛,或者應對吸毒賣淫等非法活動的時候,“關系處理得好就會照顧一下。”這位經理說,“治安突查,也就在前廳說一下就好。”

    據了解,酒店行業的“交際應酬費”包括正常的公關費用,一般占到營業額的5%,這是行業里的一個常規數字。通常酒店經理會在年節前,分別了解財務、行政等各相關部門有多少人需要送,列出名單,并測算不同的人送多少金額。

    “以前大家沒有多少忌諱,白酒洋酒加上煙,最常見的就是3000元、5000元的購物卡,有些領導至少要送1萬元,直接送到家或送到單位,F在隱蔽了一些,打電話叫出來,有些人不敢收了。但現在這筆費用還是要花。”這位經理說。

    專家:反腐之風勁吹 地方政府執法“潛規則”亟待打破

    節日送禮,具有較強的隱蔽性。除非“送禮名單”曝光,恐怕誰都說不清楚還有哪些企業在向“權力”送禮。但觀察近些年遭遇曝光的“送禮名單”不難發現,“送禮門”遠遠不僅酒店業,而公款送禮的不正之風往往更大范圍地影響到地方政府部門公正地執行公務,也傷害到市場的誠信與公平。

    2012年寧夏銀川某房產公司的春節送禮名單,涉及47名官員。該公司負責人稱,送出購物卡、儲值卡、禮品給官員是一種“營銷策略”,為的是“改變公司虧損現狀”。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陳天祥告訴記者,與酒店行業相比,有些行業比如房地產行業的“交際應酬費”都達到營業額10%的比例。“送禮門”暴露出來的潛規則,其后遺癥很嚴重,其實對于業界、市場和顧客的傷害都很大。

    “在當前的反腐形勢之下,正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門改進機關作風、企業改變‘送禮潛規則’的大好時機。地方政府部門應該走上執法標準統一與公開的軌道;業界也要知道,潛規則的東西不會長久,只要大家標準都一樣,實際上分攤的成本也都一樣。”陳天祥說。

    暨南大學公關管理學院院長蔡立輝告訴記者,企業與其花錢送禮,不如理直氣壯地去把錢花在執行行業標準上。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