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網友在微博上曬出貴州某職業學院新校區落成后,掛出多所世界名校道賀條幅的照片,包括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哈佛大學等。隨后,該校教師證實確有此條幅,但道賀并不存在。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職業學院,此番大膽作秀,攜“洋校”自賀而大出洋相,其對世界名校的向往情結,乃至“攀親”的愿望溢于言表。面對該校此番條幅 “撐腰”,李鬼“圓場”,人們大可一笑了之,或板磚擲之。但同時,別忘了深思與反省:高校走國際化路線,我們究竟還缺什么?想與那些國際名校牽手,我們到 底該怎樣去做?
要與國際名校“攀親”,可不是過過嘴癮那么簡單。所謂“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眼下,國內不少高校志存高遠,想走國際化路線。然而,要想與 國際名校同臺共舞,靠的不是朝夕之功,而是需要各高校發奮圖強,提升自我,壯大實力。即使非要“攀親”,攀的也該是這些名校的嚴謹之風、創新之措、務實之 舉,學習人家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