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票手段升級了,治理監控的手段也得升級,在技術和法律等層面找到應對“黃牛”升級的“卸載”通道
用100兆光纖寬帶、有外掛程序的特制搶票軟件、1秒可自動登錄三次、監控退票的反應速度不足0.1秒……當思鄉者在焦急地刷歸程車票時, “黃牛”已經用這樣的手段把票抓到手中了。“有我們這些‘專業’人員在,一般乘客很難搶到票”,一個“黃牛”的自白,折射出問題的嚴峻。
春運大幕拉開,春節越來越近,買票難、回家難還在上演。在吐槽訂票網站不給力時,“黃牛”升級版已讓普通搶票者防不勝防。從游走在車站逢人 就問“要票嗎”的“傳統黃牛”,到在網上發消息的“網絡黃牛”,從每天去售票窗口徹夜排隊的“人海黃牛”到用技術武裝的“秒殺黃牛”,花樣不斷翻新,成為 擺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打擊春運“黃牛”的行動始終在進行,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實行實名制、不接受沖突行程購票、升級網絡購票軟件等措施不斷推出,聯合打擊票販的 “獵鷹—2015”戰役和“鐵鷹”行動更在強化。據鐵路公安機關統計,已破獲倒票案件2150起,抓獲倒票人員2574人,破獲各類侵財案件350起,抓 獲犯罪嫌疑人416名。
與此同時,補上系統風險和監管滯后漏洞的任務依然急迫。有媒體梳理了“黃牛”倒票過程:先拿到購票者身份信息并收取定金后,利用搶票軟件隨 時監控所需車次退票情況,或者將此前囤積的車票有計劃退票,再使用購票人身份信息搶回,最后通過網絡支付等渠道完成交易。倒票手段升級了,治理監控的手段 也得升級。如何在技術上封堵、在網管上著力,依法律治理,找到應對“黃牛”升級的“卸載”通道最關鍵。
比如,針對當前“黃牛”從線下轉戰線上的現象,需要完善相關法規,堵上技術漏洞,加強警方網絡監控力度主動出擊,不斷壓縮“網絡黃牛”生存 空間。又比如,針對“秒退秒搶”問題,需要改進票務系統功能,改進退票再購規則,讓“網絡黃牛”無法即退即搶,提高普通旅客的搶票成功率。問題總在“變 臉”,但早發現、早預防、早應對是不二法門,制度設計更科學一些、政策制定更周密一些,是治理“黃牛”現象的關鍵一招。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是國人的心聲;有票沒票、“黃牛”橫生,這是攔在回家路上“最先一公里”的現實。盡管問題多、難度大,人們還是抱有一份期待,希望“黃牛”少一些、回家的路順暢一些。這有賴于相關部門的責任與擔當,有賴于更加科學有效的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