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會議強調要發展鄉村教育,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
不怕今天貧,就怕永遠貧;不怕一代窮,就怕代代窮。比貧困和落后更可怕的是貧困代際傳遞,暫時的貧困僅僅是物質匱乏,但當貧困通過家庭傳遞成為一種常態,弱勢群體將從根本上失去向上流動的希望,形成惡性循環,加劇社會不公,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長期以來,我國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人類減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達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 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薄弱環節和短板在鄉村、在中西部老少邊窮島等邊遠貧困地區,這些地區貧困代際傳遞現象突出,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并盡快加以解決。
這些地區貧困代際傳遞現象突出,一方面是由于投入不足、經濟滯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等問題長期存在,教育水平和質量存在很大提升空間。另 一方面,這些地區師資極度缺乏,教師待遇普遍偏低。長期以來,由于待遇低、條件差、上升通道狹窄,農村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優秀教師流不進來,學校成為“孤 島”,教育不發展,貧困觀念就難根本改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解決貧困代際傳遞最有效的途徑之一。發展鄉村教育,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止貧困現象代 際傳遞,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各級政府有責任為“平等的起點”創造條件,在教育經費投入、教育資源配置、學校招生等每一個方面對農村經濟落后和特 困地區傾斜。
當前,就是要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多措并舉,定向施策,精準發力。應當在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推動城市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等方面下功夫,讓鄉村的孩子也能享受高質量的教育。
當然,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是扶貧攻堅行動的“升級版”,既要真金白銀的“硬投入”,還要公平正義的“軟環境”。除了重視教育之外,還要 從制度上阻斷社會財富不合理傳遞,在就業、升職等諸多方面為貧困人口改變命運提供公平保障。同時,廣大貧窮落后地區的干部群眾也應該用好中央政策,發揮好 自身優勢,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搭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