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新華時評:配發一紙文件不是“重大政策落地”

2015-07-15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前不久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進一步抓好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項目落實,對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促進提質增效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對明顯不作為、整改不力的要約談問責。建立健全常態化督查機制,確保各項政策取得實效。

    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出臺一系列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和惠民生的重大政策措施。三分部署,七分落實。這些重大政策能否“落地生根”,取得預期成效,關系到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和人民福祉。

    總體看,各部門各地區對貫徹落實重大部署的態度堅決、思路清晰。但與此同時,影響政策落地生根的“中梗阻”現象仍比較突出:一些部門對中央 部署缺乏深入細致的研究,不能制定出接地氣的實施細則,存在以政策落實政策、以文件傳達文件的現象;一些部門缺乏深入一線的調研,對重大政策“最后一公 里”的實際效果心中沒數;一些部門和地方在落實重大政策部署時,囿于局部利益,互相推諉扯皮……

    讓中央的重大政策部署真正落在實處,重點要解決好操作性問題。再好的政策,如果過于籠統或不切實際,也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落實中央 重大政策部署,絕不是出臺一紙文件下發到各地方和分支機構了事,而是要提高政策落實的精細化水平,結合地方和行業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措 施。

    讓中央的重大政策部署真正落在實處,關鍵是讓企業受益、群眾滿意、社會發展。重大政策是否真正落地了,應該由政策的“目標受益者”來評定。 目前,對于豐盛的“政策大餐”,大部分企業表示熱烈歡迎,但對其實際效果和影響,企業感受有時卻是另外一種“滋味”。例如,針對企業融資難題,政策接二連 三出臺,但不少企業仍反映貸款難,甚至有企業成立十多年沒用過銀行一分錢;商事制度改革后,企業注冊變得比較容易,但一些企業反映“大門開了,小門沒 開”,后置審批事項仍過多,拿到了營業執照卻遲遲開不了業;相關部門表示在清理進出口環節收費,但企業反映經營性收費仍然較高,一個貨柜被查驗的相關費用 與利潤相當。這充分說明一些政策沒有真正落實到位,還需要細化深入。

    讓中央的重大政策部署真正落在實處,要更多地深入一線調研,找準羈絆政策落地的痛點,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解決。目前,一些政策的實施效果與 預期尚存在較大差距,各部門要有更多接地氣的調查研究,多傾聽一線的聲音,了解政策執行中遇到的困難,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確保政策高效執行。

    讓中央的重大政策部署真正落在實處,還需要各部門同心協力、主動作為。重大政策部署牽扯面廣,頭緒繁多,需要多部門達成共識。各管一攤、相 互掣肘、互相推諉,都不是確保重大政策落地的正確態度。各部門要牢牢樹立大局意識,主動作為,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想辦法,打好組合拳形成政策合力,推動重 大政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