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破除洋貨迷信要靠國貨自強

2016-03-05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放眼今日中國市場,進口牛奶所占份額越來越高。但有媒體日前調查發現,“洋牛奶”的保質期普遍比國產奶長很多,有的甚至長達一年。分析稱,保質期長說明殺菌時溫度更高或時間更長,不可避免要犧牲牛奶品質,造成蛋白變性、營養流失。

    洋產品出問題已不是一次兩次了。一直以來,進口食品尤其乳制品,都以優質、安全、可靠的形象俘獲著消費者的心。可如今,含有違禁成分、添加 劑超標、在本國下架卻仍在中國銷售等丑聞頻頻曝光,讓人生氣驚訝之余,也刷新著我們的認識。那些漂洋過海遠道而來的洋貨遠非自我標榜那么優質,也不如看上 去那般美好。這無疑給國人提了個醒,對于進口產品還需頭腦冷靜、擦亮眼睛,切不可盲目迷信、瘋狂購買。

    洋產品受追捧,跟消費者的跟風心理不無關系。行為金融學里有一個名詞叫“羊群效應”,說的就是人的非理性集體盲從行為。以進口奶為例,很多 消費者雖然知道保質期過長有問題,但心里還是莫名信任,其實就是“大家都買,我也買”的想法使然。同時,一些國貨由于自身安全問題不過關,在給消費者平添 不信任感之余,也為洋貨打開市場、狂圈粉絲提供了可能。畢竟,維護信任千難萬難,破壞它卻容易得很。只要一種產品出了一次問題,就很可能引發“一丑遮百 俊”效應。

    消費者心頭對國貨的糾結,亟須生產者用過硬的產品質量來破解。眼下的關鍵,是在供給側上用功發力。說白了,國內并非生產不出高質量的產品, 而是供給和需求出現了錯配,才導致國內生產水平無法完全滿足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為此,就要從生產端發力,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同時,質檢標準也得進行 升級更新。如此雙管齊下,國貨才能贏得更多市場信任;消費者才能對本土產品買得放心,用得舒心。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