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200余名來自首都高校學生、車友和環保志愿者代表體驗健康步行。當天,“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健康步行月暨第四個文明出行推動日”活動在玉淵潭公園舉行。
經過一個月評選,昨天,本市10條“最佳步行路線”正式出爐,長安街、中軸線、東皇城根北街等地標性路線均入選,其中沿中軸線的步行線最長,達20公里。
“最佳步行路線”征集由首都文明辦、市環保局、市交管局共同主辦,是“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綠色出行文明交通從我做起”主題活動之一,也是本市“健康步行月”的重要內容。活動自4月22日啟動以來,共有3473位市民通過北京環保公眾網推薦了693條步行路線,其中東城、海淀、朝陽、西城的路線最多,占到路線總數的70%,海淀區參與投票的人數最多。
按照安全順暢、舒適便利、公共服務、歷史文化、節能環保等五方面評選條件,環保部門組織的調查評審組最終確定了10條“最佳步行路線”。
市環保宣教中心副主任楊珂介紹,評選出來的路線有一些共同特點,比如網絡人氣高、景觀宜人、道路通暢等。其中部分路線是在市民推薦基礎上,由調查評審組進行適當整合調整而成。
此次只評出10條“最佳步行路線”,市環保宣教中心主任張寶森說:“因為這次只從被推薦的路線中挑選最佳步行路線,所以道路數量和范圍有限。或許北京大大小小的街道中還隱藏了很多這樣的道路,甚至是比這些路線更適合步行的路段。我們的初衷就是想以此推動健康步行,希望更多的市民參與到綠色出行隊伍。”
有專家也建議,包括市政規劃應多修建一些座椅,以供步行市民沿途休息;步行路線是為了緩解交通擁堵,應該在CBD等辦公樓集中區等地方推廣。
另外,從今年3月開始的“綠色出行文明交通時尚達人”征集活動,截至5月19日已經收到推薦候選人1300余名。經過專家評委會審核,有近千人被列入候選人范圍。昨天,首批100名幸運參與者誕生,將分別獲獎勵自行車一輛。
昨天,市公園管理中心也推薦了市屬公園的10條“最佳游園健身路線”。
10條“最佳步行路線”
1 建國門,經長安街、復興路,至石景山游樂園。
2 永定門,經前門、南北長街、鼓樓大街、北辰路,至奧林匹克
森林公園。
3 北京飯店,經東皇城根北街、地安門大街,至后海。
4 明光橋,經西土城路、北土城路,至芍藥居。
5 太平橋大街,經金融大街、北順城街,至復興門。
6 燕莎友誼商城,經朝陽公園路,至朝陽公園南門。
7 玉淵潭公園,經濱角園碼頭、藍靛廠路,至頤和園。
8 順義區東風小學,經擁軍路、大東路,至府前東街。
9 密云飛鴻世紀園,經密順路,至濱河公園。
10 延慶媯川廣場,經媯水北街,至慶隆街。
現場
200志愿者
玉淵潭“健步走”
昨天上午10時許,200多名首都環保志愿者齊聚玉淵潭公園少年英雄紀念碑前。隨著工作人員一聲令下,他們在昆玉河邊整齊邁步,沿著公園環路體驗健康步行的樂趣。
公園里草木青翠,垂柳依依,身穿白色T恤、頭戴遮陽帽的志愿者隊伍邁著輕快的步伐前進,一路有說有笑。不到5分鐘,他們就繞過橋下西門來到八一湖旁,或許是受湖面微風的“催促”,他們沿著“做文明人,行文明路”的彩色標識開始小跑。
行至櫻花碼頭處,年輕的志愿者們還高舉右手,邀請路旁的市民一同步行。在此號召之下,一位3歲的小朋友也搖搖晃晃地加入步行大軍。
約20分鐘后,志愿者步行了1500米,到達終點杭州早櫻景區。
與此相呼應,當天,豐臺區、延慶縣等分會場在本區域入選的“最佳步行路線”上也組織市民開展體驗。
揭秘
“十佳步行路線”最長20公里
過去一個月時間,3473位市民推薦了693條步行路線。10條路線經過四輪比拼,越過1∶70的淘汰率,摘得“最佳步行路線”的美譽。這些線路中,從永定門到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路長達20公里,在評選中曾引起爭議。
為了更加公正客觀地挑選路線,市環保部門邀請了環保志愿者、媒體工作者、市環保宣教中心工作人員和專家共同組成了調查評審組。評審組成員通過網評熱度、得分高低進行篩選。在篩選到30條路線時,工作人員還對這些路線開展實地考察,并錄制圖片、視頻信息。最后,經10名專家根據安全順暢、舒適便利、公共服務、歷史文化、節能環保等五方面評審條件,確定了10條“最佳步行路線”。
在評選過程中,從永定門到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一線引起了爭議。這條路大約20公里,有學者提出疑問,這樣的路太長是否合適做步行路線?主辦方認為,這條路位于北京的中軸線上,是北京市城市規劃的杰作,是由市民推薦的各段路線連接而成,沿途還有前門、故宮、鳥巢、景山等景觀,所以適合作為步行路線。
步行達人
5年步行上下班日均行走12公里
“你認識馮金平嗎?”“喲,就是那個天天走路上下班的大姐吧?”
中鐵二局北京分公司員工馮金平,因為步行而出名。2007年以來,她風雨無阻,堅持每天步行12公里上下班。
每天早上7時,馮金平從萬壽路甲2號院的家里出發,從五棵松體育館步行至木樨地,來到單位,單程大約6000米,需要1個小時20分鐘。
“我一年四季都步行上下班。下雨下雪更好步行,空氣清新呢。上班朝東走,下班朝西走,永遠在追趕太陽。”馮金平炫耀著自己的步行樂趣。
其實早在2003年,馮金平就開始開車。之所以生出步行的念頭,是源于2006年開始的堵車。“當時覺得堵車堵得心煩,開車比走路還慢呢!也想為北京的藍天做貢獻,就開始步行了。”
走了3個月后,她的心情越來越好,也開始適應這種生活。
步行讓身體健康,馮金平深有體會,現在的她比以前更加苗條,一年到頭也不怎么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