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huán)境保護 > 環(huán)保社團 > 正文

京城節(jié)日文化餐:細點粗糧兩相宜[圖]

2011-10-07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從海豚音王子到陜北老腔藝人

維塔斯正在演唱。

 

    《活著》——原生態(tài)陜西老腔情景音樂會昨(5日)晚在北展劇場上演,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張喜民、王振中等十余位民間藝人以一曲原汁原味的陜西老腔,帶給首都觀眾暢快淋漓的不一般感受。

    昨(5日)晚19時15分,陜西老腔情景音樂會《活著》演出前15分鐘,觀眾宋先生帶著10歲的兒子檢票進場。宋先生是陜北人,來北京已經(jīng)快20年了。在國慶期間眾多的演出中,他特意選擇了這場老腔音樂會,“我是想讓生在北京的兒子,聽聽家鄉(xiāng)的聲音,我也找找那種短暫回家的感覺。可能只有在北京,才能不用回家就聽到鄉(xiāng)音。”他感慨地說。

    此時,王振中、張喜民等老腔藝人坐在舞臺一側(cè),正在黑暗中聊著家常,一個聲音道:“今年玉米的收成還不錯,這趟演出結(jié)束,回去又該種冬小麥了。”他們一年來北京演出、錄像十幾回,“跟這兒的觀眾熟著呢,沒啥可緊張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老腔歌唱家張喜民對記者說。

    老腔起源于黃河岸邊的船工號子,看上去非常不講究。這場演唱會的演員中,最年輕的“小伙子”已經(jīng)58歲了,唯一的女演員是個胖丫頭,鬧得最歡的是個癟著嘴的老漢。

    “今與呂布去交戰(zhàn),賊命難逃張翼德。”19時30分,大幕拉開,好戲吼著就開場了。一塊小小的白布背后皮影藝人張拾民耍弄著呂布和張飛,上演著“三英戰(zhàn)呂布”的好戲。張喜民則挽著褲管,一邊敲著鼓,一邊唱著,沒有唱詞的時候他還要擬出廝殺聲和戰(zhàn)馬響鼻的聲音。他吼的聲音很大,但卻很放松,那樣子不像是在劇場演出,倒像是在田間地頭跟村子里的老友們一起笑鬧。

    “‘養(yǎng)了兒又帶孫都當本分,抱竹杖倚柴門孤巢黃昏’。你別看這老腔是吼著唱出來的,仔細琢磨這個唱詞還是挺有內(nèi)涵的。”中國戲曲學院大二學生小馮看著大屏幕上的唱詞,低聲跟身邊的同學探討。小馮以前從沒有聽說過陜北老腔,但半場演出下來她就喜歡上了這門國家級非遺藝術,“雖然它是吼著唱的,旋律似乎并不優(yōu)美,但你能感受到那種厚重的黃河文化,那種渾厚蒼勁的生命質(zhì)感。”

    北展劇場響起的陜北老腔像是未經(jīng)深加工的粗糧,而北京的節(jié)日文化餐桌上也不乏講究的“細糧”。前晚在人民大會堂,“說你愛——維塔斯2011北京演唱會”上,讓人驚艷的“海豚音”空靈、純凈,就像是一道反復精加工的西式點心。

    在俄羅斯黑海邊長大的維塔斯被稱為“海豚音王子”,從小一唱歌就會讓喧鬧的同伴頓時安靜,更讓瘸腿小狗洗耳恭聽。當他站在人民大會堂的舞臺上,綻放自己純凈的聲音時,全場立刻安靜萬分,連開場前大聲叫喊的孩子也像小貓一樣,默不作聲了。

    唱到俄羅斯歌曲《喀秋莎》《卡林卡》《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紅梅花開》時,維塔斯臺上唱,觀眾臺下跟。唱起中國歌曲《青藏高原》時,維塔斯唱上一句,觀眾和下一句。但是飆高音的時候,全場沒人敢跟了,那是維塔斯的專利。當維塔斯酣暢淋漓的高音音符休止時,全場有節(jié)奏的歡呼聲和擊掌聲達到了高潮。

    “2009年那次沒來成,這回總算沒錯過!”專門從沈陽趕來看維塔斯的趙李強一家三口,散場時還意猶未盡。維塔斯的不少“粉絲”都是通過網(wǎng)上訂票前來觀看演出的,其中還有不少人專程從外地趕來,趙李強一家如此,來自武漢的吳女士也是如此。“今天看維塔斯,明天再去世紀劇院看音樂劇《媽媽咪呀》,我來北京就是沖著看演出來的!”吳女士說。

    剛剛送走維塔斯、陜北老腔的演出,今天馬勒《第八交響曲》又將拉開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的序幕,而首都劇場里北京人藝的《窩頭會館》正演得熱鬧,正乙祠的《梅蘭芳華》重現(xiàn)著梅派經(jīng)典,劉老根大舞臺來自東北的二人轉(zhuǎn)每天都如約演出,還有幾十個小劇場也都沒歇著……俗的雅的、中的西的、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的,豐富多彩的“粗糧細點”讓劇場成為北京的熱門景點。

發(fā)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nèi)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quán),請和我們聯(lián)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lián)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