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便民醫改舉措頻出,接下來的“十二五”期間,醫改將向更深層次推進。
2011年是三年醫改的最后一年,在社會各界的諸多期許之下,醫改進程逐步從宏觀到微觀,從結構調整走向了提升醫療服務品質為主導方向的新醫改政策。作為新醫改政策的體現,掛號問題直接反映醫改的成果,2011年7月,北京市114統一預約掛號平臺的建立為緩解掛號難問題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途徑。2011年,類似于社保卡這樣更加人性化的醫療服務模式也越來越多。各家醫院紛紛推出“一卡通式服務”,在就醫卡中推出預存款模式,讓患者不必再來回奔波于收費窗口之間,而可以通過預存在卡中的金額進行醫療費用的結算。縱觀2011年,各項醫改措施呈現出以提升服務為主的態勢。
■ 2011大事刻度
1月
社保卡正式取代“藍本”方便患者就醫。
3月
醫生多點執業開始實施。
7月
北京市醫院管理局成立著手公立醫院“管辦分離”。
7月
114統一預約掛號平臺建立。
10月
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總參保人數達到12.8億人。
■ 熱點問答
在2012年北京市醫保報銷的額度是否會有一定的提升?
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進:根據近期針對“十二五”期間衛生醫療制度改革相關會議的內容,在未來一段時間醫保報銷會采取總額預付的方式、按病種付費的方式,充分發揮保障體系對醫療價格的制約。隨著醫保制度的不斷完善,在“十二五”期間個人支付的醫藥費用有望占總費用的30%以下。
今年是三年醫改的最后一年,是否預示著未來幾年醫改腳步將會放緩?
馬進:2009年年初,國務院發布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今年是這套方案實施的最后一年,在這三年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都有了穩步的提高。雖然這三年是醫改發展非常迅速的三年,但是并不代表未來醫改的進程將會減慢。
在“十二五”期間,改革將向更深層次推進,尤其是醫療機構建立公益性的運行機制、完善鞏固基本藥物制度、加快健全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重構藥品生產流通秩序、醫藥衛生信息化建設、優化社會辦醫環境等,將成為下一步改革的重點內容。
■ 2012深度預測
社保卡將承擔更多醫療功能
從2011年開始,社保卡對于每一個享有基本醫療保險的老百姓來說都不再是一個陌生的事物。這張卡片解決了以往去醫院就診時繁瑣的醫保手續,以及醫療保險報銷困難的諸多問題。而在社保卡普及之后,更多的人又開始考慮如何將社保卡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金昌曉表示,目前很多醫院都開始實施預存診費的收費模式。實施后效果明顯,以往收費窗口前排隊的“長龍”現在也已經縮短了很多。另外銀行和醫院之間的合作也越來越多,很多金融企業參與到醫院的收費系統中來。
社保卡的功能也在不斷地完善,今后看病可能只需要一張社保卡就可以解決醫院里包括掛號、交費、結算、報銷等等諸多問題。而搭載金融功能的社保卡在醫療費用的支付和返還方面不僅可以在某家醫院或某個城市,還依托銀行在全國的支付網絡,實現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醫療費用的結算,讓異地就醫的患者也享受到社保服務的方便。
“按病種付費“將成改革重點
2011年,北京市啟動醫保付費制度改革,開始在6家試點醫院實施按病種付費。按病種分組(DRGs)付費,是指根據患者年齡、疾病診斷、合并癥并發癥、治療方式、病癥嚴重程度以及療效等多種因素,將診斷相近、治療手段相近、醫療費用相近的住院患者,分入若干病組,然后以定額付費方式結算醫保費用。
金昌曉表示,實施按病種付費后,每個病組都會確定一個定額標準。定額標準為上一年同一病組的社會平均醫療費用。參加城鎮職工醫保和城鎮居民醫保的人員,按定額支付標準付費,費用由參保人員和醫保基金共同支付。
超過住院起付線以上,在定額支付標準以下的費用由參保人和醫療保險基金共同支付,醫療費用超過定額的部分參保人不用承擔。“按病種分組付費是一種打包付費制度,也是國際公認的較為科學合理的醫療費用支付方式。實施這一制度后,參保人員使用《藥品目錄》內的藥品,均按甲類藥品納入報銷范圍。而且使用醫保報銷范圍內的診療項目,也不再區分甲、乙類,均按甲類項目納入報銷范圍,個人不再承擔先行負擔部分。這一制度的實施將有助于進一步緩解患者的醫療負擔。”
掛號平臺將覆蓋更多醫院和科室
金昌曉表示,目前第一批加入114預約掛號平臺的三甲醫院有30家,還有一些三甲醫院沒有加入,這是因為在預約掛號中一些具體的問題。比如一些醫院的住院和門診設施不能符合預約掛號的要求。隨著預約掛號制度的不斷推廣和完善,相信在未來的一年里將有更多三甲醫院和相關科室加入到統一預約掛號平臺的行列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