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社團 > 正文

密云:新增33萬“森林衛士”

2012-05-07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樹成蔭,花成海,平原造林工程讓密云處處是風景。     

    

    沙地里,一排排新栽苗木爭相吐綠、茁壯成長。路兩側,一棵棵大樹郁郁蔥蔥、枝繁葉茂。微風徐來,樹葉隨風搖動,與活蹦亂跳的鳥兒共同奏響大自然的交響樂。

    這里是位于密云縣西田各莊鎮的大沙河,北京五大風沙口之一。說是河,其實已經干涸了20多年,一直風沙肆虐。今年,這里在原有林帶的基礎上,再造2200多畝景觀生態林,將成為五彩繽紛的郊野公園。

    這是密云縣平原造林工程的一個縮影。自3月21日密云縣平原造林工程啟動,到5月2日,短短的43天,市政府首期下達給密云的8186畝平原造林任務已經全部完成,春季造林任務更是超額完成,共栽植油松、側柏、杜仲等苗木近33萬株,相當于平均每天栽植近8000株。

    密云縣是首都的飲用水源地,全縣2/3以上的區域都是水源保護區,大面積營造森林不僅可以防風固沙,還可以更好地保留地下水,涵養水源,讓首都市民的飲用水更清澈、更甘甜。

    一個短暫的春天,要完成8186畝造林任務,僅靠園林綠化部門的力量遠遠不夠。為此,密云縣發起了全民總動員,縣領導帶頭,機關干部、企業員工、在校學生、駐密官兵、農民、志愿者……上萬人組成“植綠大軍”,烈日下、風雨中,隨處可見他們的身影。

    在大沙河林地,記者碰到了附近建新村村民張慶林。整個春天,他都在忙活種樹,“植樹造林就是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村里的人都擁護。看,那片樹就有我親手栽的。”順著張慶林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株株樹苗已經長出了樹葉。“洋槐、五角楓、白蠟、欒樹……”一口氣,老張驕傲地說出了十多種樹的名字。不只是老張,在現場,記者看到林地里還有很多村民忙碌的身影。據了解,僅建新村一個村,就有60多位村民參與造林工程,種下樹苗4萬多株。

    “樹栽上了,怎么保證它們成活,現在可是關鍵!”密云縣林業工作站站長任顯輝一臉嚴肅。

    其實,為了保成活,園林綠化工作人員早就做足了功課。每一株樹苗,都是層層選拔上來的。為保證它們的質量,密云縣制定出臺了《關于做好2012年綠化工程苗木質量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選用苗木必須全部經過林業部門的檢驗檢疫,并明確了苗木的高度、胸徑、冠幅等規格。

    “我們選的樹苗個個都是有‘身份’的。”任顯輝說。所謂“身份”,就是要具有“三證一簽”,即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苗木出圃合格證和苗木標簽,達到北京市二級以上質量標準。

    有了好苗,再經過專業施工隊的統一施工,嚴把挖坑、栽植、澆水、支架等關鍵環節,由縣園林綠化局選派22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督導組,全程跟蹤督促檢查、指導栽植工作,確保苗木成活率和造林效果。

    造林完成后,還要有統一的管護。密云縣園林綠化局制定統一的管護標準,并本著“就地管地”的原則,由各鎮組建管護隊伍,由縣園林綠化局對管護員進行專業培訓、考核,確保每名隊員持證上崗。

    8186畝林地建成后,不僅阻滯了風沙,涵養了水源,還為密云縣營造了獨特的森林景觀。

    正值暮春,密溪路、西統路兩側,在枝繁葉茂的大樹庇護下,大片大片的二月蘭花開正盛,樹如林、花如海的景觀讓很多途經此地的游客不由得停下了腳步,紛紛停車拍照留影。西田各莊、溪翁莊等鎮,集中連片大組團、大色塊、多樹種的景觀片林,營造出近自然的生態景觀,令游人流連忘返……

    樹影婆娑,花團錦簇。新上崗的近33萬株“森林衛士”,筑起了首都東北部的“綠色長城”。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