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31年的園林,還沒接過這樣的活兒。”武桂連一見記者就這么說。兩周的時間內,他得讓1260畝荒灘地變成林地,而且還得立地成景兒。連朝陽區園林綠化局朝園弘公司的總經理武桂連在內,400多職工,“五一節”全停休了,從早上6點多就奮戰在溫榆河的堤岸上,一直忙活到天黑。
不是老園林,怎敢攬這活兒
5月1日,早晨5點,武桂連就起床了。5點半洗漱完畢,從青年路的家開車到溫榆河畔的工地,他全速開也開了40多分鐘。一進工地,先查看前一天夜里運進的樹苗合不合規范。“現在就怕下雨,一下雨苗圃起不了苗,咱這兒也種不了苗,工期至少得延后3天。”
武桂連滿腦子都是工期。“能植樹的季節就這40來天,現在都是倒排工期,5月10日必須完活!” 4月25日接到任務,4月28日進工地,29日開始種樹。換句話說,12天,他得完成1260畝的造林任務,種下7.5萬株樹。虧得是個老園林,否則怎敢攬這瓷器活。
“一定要把種植點位定好,把間距掌握好了,這一片兒是油松,間距3.5乘3.5就可以了。”早晨7點工人們就開工了,武桂連的大嗓門就喊上了,“嗨——不能這么澆水!咱得確保種一棵活一棵,可沒時間返工呀!”
這片工地叫“金盞景觀生態林溫榆河地塊”,屬于今年市政府“25萬畝平原造林”的一部分。朝陽區今年原計劃平原造林7580畝,已經全部落實。4月底區政府又決定新增了2470畝,其中1260畝的造林任務要5月10日前完成,這1260畝就落在了武桂連的頭上。
改圖紙,全朝陽只有他敢
工地上彩旗招展,鮮紅的橫幅,在灰頭土臉的河堤上格外打眼。四百多名園林工人有的在定點放線,有的在挖樹坑,有的在栽植樹木,有的在平整土地,干得熱火朝天。現場還有幾百名武警官兵揮汗幫忙。
16時,4支園林施工隊的隊長、5位設計師聚在一起開碰頭會,匯報的都是問題,哪的地形出了問題,哪的土質有了問題。各種問題劈頭蓋臉而來,武桂連黑黢黢的臉上看不出表情,眼睛盯著圖紙,心里卻有了主意,“改圖紙,這么改……”朝陽區園林綠化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地制宜改圖紙,得靠多年的經驗。全朝陽區只有他才敢這么做。”
50出頭的武桂連參加過四環路、五環路、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等大型工程的建設,這回出馬堪稱是以城市園林手法種植千畝大造林。“咱這塊地以種植北京鄉土樹種為主,有銀杏、毛白楊、金枝國槐、楸樹、銀杉、元寶楓、紫葉李……超過20種,你看這樹苗都10米多高,能做到立地成景。建成后你再來看看,這里絕對是四季如春、漂漂亮亮的都市森林景兒。”(首席記者 崔紅 通訊員 王金波)
■權威發布
北京市已植樹953萬株
記者昨天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截至4月27日,全市完成平原造林16萬畝,植樹953萬株,占22萬畝任務的72.51%,25萬畝任務的63.79%。
市園林綠化局表示,除完成25萬畝平原大造林外,目前,全市正在對城市道路的綠地、行道樹“插綠補綠”,加密加厚,以此提升城市綠地生態功能。記者獲悉,僅中心城六區就將增加種植各類大規格喬木18萬株,灌木301萬株。經過園林綠化工人夜以繼日的努力工作,目前,城六區喬木種植進度已過半,已種植喬木10萬株,灌木120萬株。
同時,各條街道要全力挖掘邊角地、空閑地、公交候車亭、胡同街巷等一切可綠化用地資源,適時適地開展喬、灌木種植工作,實施身邊補綠,見縫插綠。
此外,今年還要以代征綠地為突破口,全力推進代而未征、征而未拆、拆而未退的代征綠地移交和建設工作。綠化用地相對緊張的城六區,應全力實施立交橋外立面、建筑外墻立面的垂直掛綠、公共機構建筑屋頂綠化的建設,實現多元增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