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外語游園會昨天在朝陽公園舉行。今年的外語游園會增強了參與性、互動性和娛樂性。圖為外國友人與游園市民一起做游戲。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社區外語培訓點701個、社區外語角433個,每年開展活動超過4萬次,涵蓋多語種的外語講座吸引聽眾100多萬人次
十年前,北京申奧時許下鄭重承諾:奧運年提供無語言障礙的信息服務。
十年后,北京外語人口增長了近一倍,超過常住人口總數的35%。
十年砥礪,數以百萬計的市民,為邁向世界城市的北京,插上了語言的“翅膀”。
申奧成功,北京積極踐行“人文奧運”理念,調動市民學習外語的熱情,促進提高城市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營造良好的外語語言環境和熱情友好的城市氛圍,成為籌辦奧運期間的重要工作。
北京有多少人會外語?多少人能為來京的外國友人提供幫助?外語人才缺失是否會影響奧運會的成功舉辦?
一連串的問題擺上了桌面。
市委、市政府立足服務奧運、全面加快首都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長遠打算,做出部署——發動全民學習外語。
2002年7月,“建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進一步開展市民講外語活動”寫入《北京奧運行動規劃》。由此,北京市民講外語活動作為籌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中精彩而獨具特色的篇章,在全市迅速、健康、廣泛、深入地開展起來。
“Hello!”清晨,明城墻遺址前,年過花甲的孫繆芳老人,和著嘰嘰喳喳的鳥叫聲學習英語。她的目標是,到2008年當一名志愿者,為外國來的朋友指路。
外語游園會:參與·互動·娛樂
“Where are you going?”中午,趁著飯后休息的空當,的哥李平邊聽磁帶邊糾正發音。他的目標是,到2008年掌握300句外語對話,為全球的來賓提供便捷服務。
“This is China, made in China.”傍晚,在三里屯一間酒吧里工作的高捷,一邊刷著盤子,一邊嘴里下意識地冒出了一句英文。他的目標是,讓來北京的“老外”,把中國特有的文化帶到世界各地……
一個覆蓋廣泛、常態運轉的組織系統迅速搭建起來。180余所院校和外語教學機構、35名中外專家組成的規范公共場所英語標識工作專家委員會,220余位長期支持和參與活動的外語教學專家和高校外語教師,340余家社會單位,密切關注、及時報道活動進展的40余家中央、地方媒體和境外媒體,以及一支數千人參與并仍持續擴大的高水平志愿者隊伍,迅速讓外語“席卷”整個城市。
全民外語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北京市民講外語活動組委會從現實基礎和基本規律出發,以大幅度增加市民與外語的接觸機會,使越來越多的市民感知、感受、感悟學習和應用外語帶來的樂趣和益處,不斷擴大外語人口比例作為起步階段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出了“普及性、實用性、群眾性、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外語游園會”、“市民講外語系列公益講座”等系列活動陸續登臺亮相。
迄今,全市已建立社區外語培訓點701個、社區外語角433個,每年開展活動超過4萬次,涵蓋多語種的外語講座吸引聽眾100多萬人次。接觸外語、愛學外語、敢講外語、用好外語的人群,在總體數量和覆蓋范圍方面得以提高和擴大。北京市民講外語辦公室主任趙會民介紹,據初步統計,全市外語人口數量已從2002年的300余萬人發展到550余萬人,超過常住人口總數的35%。其中,18歲以上的外語人口中,中級和中級以上外語水平人口比例不斷上升。
外語規范、英語水平測試和多語言公共服務又提上了日程。
2005年,北京市出臺了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中文菜單英文譯法,組織機構、職務職稱英文譯法通則等。道路交通、旅游景區、商業場所等9個領域的公共場所英語標識,全部被納入規范。奧運會開幕前,全市累計新增和更換各類公共英語標識牌總計82.57萬塊,1300余家餐飲及飯店業企業的英文菜單全面規范。
2006年,北京英語水平考試(簡稱BETS)作為全市首個統一檢驗、評測市民外語水平的公共平臺正式開考。如今,BETS已成功舉辦十余次,累計60686人報名參加考試。
“北京奧運會多語言服務中心”,在奧運期間為各國奧運代表團提供了多語種電話翻譯服務,獲得各界一致好評。2009年,市政府外辦等單位共同籌建“北京多語言電話翻譯服務系統”,與110、120、999、12345等主要服務熱線分別對接,全天24小時提供英、法、西、德、俄、阿、日、韓等8種語言翻譯服務,為來京的外國朋友打造了“無障礙”的語言環境。
進入“十二五”,北京站到了快速、健康發展的新起點。圍繞“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北京市民講外語活動將堅持為首都日益增長的國際交往服務,全面整合社會資源,不斷積累國際語言環境建設的發展動力,以提高市民對外交流水平和國際化意識為目標,繼續為提升首都的影響力、競爭力、輻射力提供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