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社團 > 正文

父親節關注度不及母親節 子女“愛父在心口難開”

2012-06-17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父親節是哪天?很多做兒女的都會攤開雙手說:只知道在母親節之后,具體日期真記不得了。6月17日父親節來臨之前,記者進行的一項網絡調查顯示,盡管只相隔一個月,父親節的“知名度”遠不及母親節,有近三成受訪者不清楚父親節日期,有64%的受訪者沒給自己的父親過過節。

    與母親節禮物銷售火熱的情況相比,商家對父親節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卻反應平平。父親節前夕,記者隨機走訪了北京的4家花店,發現沒有一家花店貼出父親節鮮花預訂的宣傳海報。花店老板李昕告訴記者,根據往年經驗,父親節的鮮花銷售都不如母親節火爆,更不及情人節。“父親節鮮花銷售大概只有母親節的四分之一,所以今年也沒打算做過多宣傳。”她說。

    與現實中的“冷遇”相比,父親節在網上顯得更加熱鬧。“親愛的老爸,祝您永遠健康,節日快樂!”“爸爸,你是最帥的!”……不少網友紛紛在個人微博中曬父愛、致感恩。在他們看來,虛擬世界里反而更容易大膽說出心中的感激之情,盡管有些父親平時很少上網,并不能看到孩子們的心里話。

    在北京讀大三的學生李旭坦言,自己每年都是在網上看到有同學發表“父親節快樂”時,才想起來給父親發一條祝福短信,從來沒考慮過當面向父親表達節日祝福、送禮物或者全家隆重地慶祝一番。“可能是因為父親在生活中往往比較內斂、嚴肅,久而久之,彼此表達關愛的方式都比較簡單、直接。”

    “對著媽媽我可以很隨意地說一句‘我愛你’,可是對著嚴肅、威嚴的老爸,感覺怪怪的,實在說不出口,在網上祝福他,希望他能感受到。”網友“秋水伊人”坦言。

    提到父親節,身為人父的北京老人孟先生則表示,“不需要什么禮物,只要孩子常回家坐坐,一起吃吃飯就足夠了”。今年62歲的孟先生有兩個女兒,都已成家立業,一個在天津工作,一個在北京工作。唯一令老人感到遺憾的是,孩子越來越大,每年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年齡大了,難免覺得孤獨寂寞,沒人說說話。老人就希望子女能多回家吃飯,和我們聊聊天。”

    現實生活中,父親,尤其是空巢獨身的老年父親,非常需要排解內心的孤獨。北京一家公益組織設立的老年愛心傳遞熱線每天都能接到大量心理求助電話。很多孤寡老人在袒露孤獨與恐懼的同時,提出想找個老伴兒的需求。

    熱線工作人員曾接到62歲的王先生打來的電話。王先生說:“愛人去世幾年了,不忍心給子女找麻煩,想通過熱線找個伴兒,平時出去旅游、散心就好,一個人孤獨的滋味兒不好受……”

    對此,社會學專家石英表示,對于中國人來說,父親的性格往往比較嚴肅,少了母親的親昵感,子女面對父親常常感到“愛你在心口難開”。實際上,父親為家庭付出的心血同樣需要得到肯定,每位父親的內心都渴望子女的關懷。父親節和母親節雖然是西方節日,但與中國提倡的孝道文化是一致的。在父親節這一天,子女們不妨大膽一些,大聲對父親說:“我愛你”!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